晚上来附近一家麻辣烫店吃饭,这家和别的店不一样,一点也不拥挤、逼仄,而是敞亮、洁净,大理石的桌面,好听的音乐流淌,调料种类齐全,一切自取。尤为可贵的是,店里人并不多。
我坐下来,一对小情侣和我隔桌而坐。等餐的空隙,听到男生的声音传过来,说:
我爸爸妈妈吵吵闹闹一辈子,我妈这次来北京就是不想和我爸吵。我带她去逛街,看见卖烟的,她说给你爸买个烟斗吧。我说,你不是不想理人家吗?
我听着,微微笑了。怎么和我爸妈一个模子呢。
几年前,我财大气粗的舅舅在全聚德烤鸭店请我们吃饭。上来满满一桌的烤鸭,鸭肝,鸭胗,我妈冒出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爸还没吃过这些呢!看样子好像是背着我爸吃,她都无法下筷子了。我翻了她个白眼,心想您不是刚和他吵完架,赌气才来北京的吗?
我爸也是。每次我妈要看病,需要早起挂号。我爸这个老吝啬既舍不得打车,也不舍得坐地铁,宁愿坐第一班4:50的公交颠簸着去,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间还得换乘。去了医院还得排队站着等一两个小时。对于这位年近70的老人家来说,绝非一件轻松的事。
有一次遇到北京的暴雨,那天各单位都通知提前下班,免得遭遇不测。正好我妈有个化验单需要取,其实也不一定非那天去。可是我爸怕耽误后面的治疗,竟然冒着及膝大雨往返。而且没有半点抱怨和勉强,一副完全就是他的义务的样子。
这两位虽然彼此都在心里惦记着,但是对于一些小事也是绝不放过的。比如谁扔了一只还能用的塑料袋,稀饭的水放多了,吵醒对方睡觉了,电话打多了,说了对方亲戚的坏话了,等等,绝对寸步不让,吵得脸色铁青,火星四溅,却常常让旁观者无从劝起。
我真是看不懂他们这种相处方式。对于我来说,要爱,就深爱;要恨,就速分。
有时候看他们吵得心累,就说离婚呗!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外星语言。我长这么大,听他们吵了无数次架,还真没听到过这两个字。
我爹的工资每月都如数交给我妈。花多少要多少,富余多了还得交回来。我爹也毫无怨言。我总觉得,钱在一起,家就散不了。
要问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他们说是包办婚姻。结婚前我爸去我姥姥家几趟,吃了几顿白面条,获取了我姥姥的认可,就领证了。
要说完全没有感情,那还是风风雨雨四十多年过下来了。哪一方遇到什么事,另一方也都是义不容辞地顶上去战斗。
这也得以营造出安全的氛围,让我和我姐能顺利地读完大学。对比那些因父母离婚,成绩骤降的同学,显然我们是幸运的。
要不是听到隔壁桌的这位男生的对话,我还以为只有我父母这么别扭呢。家庭是时代的缩影,父辈们的婚姻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讲究感情,更看重成分好不好,历史清白否,所以他们不知道恋爱的滋味,不能理解我们要的“感觉”是什么。
他们更加不会离婚,这对他们来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像现在的80后离婚率之高,即将达到1:2。因为彼此的忍耐度降低。就因为一些家庭琐事,比如一方不做家务之类的就离了。当然还有外界的诱惑也多,容易见异思迁。
有时候,不敢踏进婚姻,是不想踏入一团糟的鸡零狗碎中,可是看看父母,他们能相伴到老,不离不弃,何尝不是彼此坚实的避风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