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第10期训练营第三拆作业~2020.03.18
选自《亲密关系》P163-164
【R•阅读原文片段】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的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paraphrasing)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传递着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的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免于失控。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人天性是不爱做这样的重述、确认和检查的,因为不爱做,所以会找出很多不这么做的理由来,诸如浪费时间啦、啰嗦啦、没有必要啦..........其实,因为没有做复述而浪费的时间和经历要多的多。
这不是人天生的习惯,而又很重要、很有效、所以要多练习。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往往要充当一个侦探和警察的角色,复述则是我最好的破案工具。孩子描述事件时常常会有反射性的语言,比如敷衍、躲避责任、或者指责别人。为了要解除这样的冲突,可能会有人直接板起面孔批评“你们是怎么回事?”,也会有人严厉地斥责:“不准撒谎”,甚至也会有人恐吓威胁:“如果不说实话,就请你家长来”等等。而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重复孩子的语言。
一次,男孩小睿在课间时和同学追跑受伤了,嘴唇磕出了血,他跑到我跟前,哭着说:“周老师,小浩故意绊倒我,害我摔到走廊上……”
我替他处理了一下伤口,然后带着好奇的语气问他:“是小浩故意绊你的呀?”
“对呀!”他气鼓鼓地望着我,“就是他!就是他脚一伸,就绊着我了!”
“哦,他是故意伸脚想绊你呀!”
“呃,也不是,他就是不知道我在后面,然后突然脚一伸,我跑过去就摔了。”
“喔!你是跑过去才摔倒的!”
“是的,我跑过去没看见他的脚就摔倒了……”
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复述核对,事情已经水落石出。孩子也在自己的语言中有了察觉,意识到了对方并非故意,进而明白了自己也有责任,矛盾再处理就容易多了。
对话时聆听,并且复述对方的语言,用一种好奇的方式积极对话,是一个可以打开孩子心扉的好方法。有些害羞的孩子可以在复述中被鼓励。比如我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她戴着助听器,说话咬字有些不太清楚,平时也不能剧烈运动,怕汗水浸湿助听器,因此她大多数时候是在座位上安静地画画、看书、做手工。一次我在教室巡查卫生,走过她身边,她怯怯地抬起头,小手捧着一只纸蜗牛,说:“周老师,我做了一只小蜗牛。”
我俯下身微笑着回应:“你做了一只纸蜗牛呀!”
她仿佛被鼓励了,马上回答:“对呀!我还画了蜗牛的眼睛!”
“喔!你还画了眼睛呢!”
“对呀!你看它的嘴红红的!”
“是呀,它的小嘴红红的!”
“周老师,我把它想送给你!”
“你要送给我呀!”
“对呀……”
这样的对话后来渐渐地多了,其实我并不知道对这样的孩子怎样的帮助才是最好,但是如果我的回应让她能多开口说说话,愿意分享一些小想法,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心,应该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吧。复述语言是核对,也是想深入了解的表现,能活络彼此的关系,更能创造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