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三大核心逻辑:数据赋能,坪效革命,短路经济。
新零售:零售,真的有新旧之分吗?
从交易结构的角度看,零售,就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万千组合。如何通过优化零售业的交易结构,找到新的商业机会,也就是所谓的:新零售。
“新”和“旧”是先和后的概念,不是好和坏,高和低的概念。新不一定会取代旧,但是,高效一定会取代低效。
到底怎样才能走向新零售?三个核心逻辑:数据赋能,坪效革命和短路经济。
1|数据赋能:夫妻老婆店,有没有机会挑战零售巨头7-11?
新零售的第一大核心逻辑:数据赋能。
因为它掌握了数据: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行为数据等等。用这些数据,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帮助传统零售提高效率,这就是“数据赋能”。
夫妻老婆店虽然有不少劣势,但它的物理位置,就在用户家门口,这是用钱买不来的资源。如果能利用阿里的优势,优化夫妻老婆店的交易结构,它们是不是就有可能比7-11更成功呢?
于是,“天猫小店”针对夫妻老婆店,推出了两项优化:
第一, 推出一站式进货平台“零售通”。
夫妻老婆店们可以在阿里的“零售通”上订货,然后由天猫统一配送。天猫用自己的信用和溢价能力,武装了这些小店,解决他们的进货价格和品质问题,优化了交易结构。
第二, 用“大数据”帮助小店选品上架。
举个例子。一个社区里,有很多居民养狗。因为7-11没卖过狗粮,所以它从来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天猫是最大的电商平台啊,附近居民多半在天猫上买过狗粮,所以天猫就会知道,在这家店里卖狗粮,估计销量不错。
然后,天猫会告诉这个社区里的天猫小店,你应该多进点狗粮,甚至能具体到附近居民喜欢的品牌、规格等。狗粮好卖,库存周期就会缩短,资金效率就会提高,甚至比7-11更高,这家夫妻老婆店的交易结构,就被优化了。
这太厉害了。可是,为什么阿里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掌握了数据: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行为数据等等。用这些数据,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帮助传统零售提高效率,这就是“数据赋能”。
那么,数据除了赋能“信息流”,帮助精确了解用户的需求,还能赋能“资金流”,和“物流”吗?
当然可以。
苏宁和南京银行合作,推出了一个计划叫做“任性付”。他们根据苏宁多年的销售数据,分析消费者的信用水平,然后给出不同的“资金流”方案。您信用好,今天买的冰箱如果不想付钱,那就先拿回去用,30天以后再付。30天以后也不想付?也可以,那就每天付点利息吧。根据数据,赋能传统零售业的“资金流”,你想想看,苏宁“任性付”的本质,不就是一张信用卡吗?他可以根据更准确的消费数据,给更有信用的用户,更低的利率,抢夺银行的客户。
每年双十一,阿里会建议你先把要买的东西放到购物车。为什么?为了让你抢购时下手更快吗?有这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根据购物车里的商品数据,阿里可以提前知道,双十一那天,中国人会买什么东西,送到哪里去。虽然不会100%准确,但是八九不离十。因此,“物流”就被数据赋能了。在双十一之前的两个星期,整个中国的物流系统就已经开始动起来了,货物被部署到离用户最近的仓库里,等着你来下单。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里提出一个很有趣的概念:盲维。有时,我们不是没看到一个点;有时,我们是没看到一整个维度。这就是盲维。对从传统线下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管理者、企业家们,数据,会不会就是你看待问题时所缺的那一整个“盲维”呢?
2|坪效革命:互联网公司关注“人效”,线下零售关注“坪效”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通过线上线下的一切方法,优化交易结构,提高效率,突破“坪效极限”。
成功例子:盒马生鲜,小米线下体验店。
3|短路经济:如何把出厂价1元钱,零售价3元钱的东西,卖到几毛钱?
过去,从产品到消费者,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D,Design(设计);M,Manufacture(制造);S,Supply Chain(供应链);B,Business(大卖场,超市,连锁店);b,business(夫妻老婆店,地摊,个人销售者);C,Consumer(消费者)。
“D-M-S-B-b-C”,每个环节都要加价。
短路经济,就是建立跨节点的直连,优化交易结构,提升商业效率。
名创优品,从制造商“M”,直连到连锁门店“B”,从而短路掉了供应链“S”,其中包括总代理、省级、市级代理和批发市场。所以,我们可以称这种短路经济为:M2B。
还能用“短路经济”,优化哪些交易结构呢?
我们在第142课讲的天猫小店,就是用“零售通”这种高效的供应链系统“S”,直接给夫妻老婆店“b”供货,短路掉了中间的批发商“B”。这种短路经济,就是S2b。
其实,这和做人是一样的。有旧,才有新;有好,才有更好。随着终生学习,我们每天都是新的自己,从不停止。做自己,更应该做更好的自己。
你还见过哪些用“短路经济”,优化交易结构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