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旦流深,就没有声音;人的感情变得深厚,就会显得淡薄。
这是早年在安妮宝贝的书里看到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可能当时并不完全懂得文字背后的意思:高中开始看安妮宝贝,那个年纪真的能看懂什么呢?可能慢慢成长到现在才能对这句话有些许切身体会。
但有时转而一想,明明感情深厚却要显得淡薄,内心是有多克制隐忍才能做到呀。也得要有一定的年纪才能修得这番功力。早几年,小姑娘们都是为了感情哭的梨花带雨,傻里傻气地做着自以为能感动全世界的壮举,然后在空间里留下带着淡淡忧愁的状态。而今翻回去看只怕都要起鸡皮疙瘩。偏偏空间还出了一个”那年今日“的功能,时刻提醒你 ,前些年的这些天,你或你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留下过的痕迹。
说到底,早些年不懂事的时候,就是在追求一种行为上的仪式感。要赋予某个行为特殊的意义,一定要做到这件事情,哪怕最后结果并不理想,也会因为这个富有仪式感的行为而得到心理安慰,觉得“不枉此行”,“很值得”。有时甚至连对方是否真的在意这件事,是否愿意你这样做都强行给忽略了。行为仪式感带来的自我安慰和快感超越了理性思考。留下一脸懵的围观群众。所谓青春很美好,也许就是对自己做过的这些毫无理性的行为无知无畏,并将自己深深感动了。
将充满仪式感的行为化为日常相处的点滴细微,应该是大家慢慢成熟之后的逐渐转变,也有一些是无可奈何的克制与隐忍。但终究都是年轻的张扬与任性慢慢褪去,换上成年人的保护壳,保护自己,保留自己的心意,也是尊重感情里的另一方。
现在看到活的恣意的年轻姑娘,我都有一种比较懵的感觉,说不出哪里不对。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聪明,他们拥有最快捷最广阔的讯息,却也需要很多的智慧去辨别。比起我们单纯接受讯息的那个时代,他们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了吧。但我也不羡慕他们。在微博上关注了一群比较有趣的姑娘们,将她们划分到“有颜有料的姑娘们”这一组里。都是一群聪明,漂亮,迷人的姑娘。不信奉什么吃苦,奉献的鬼话,不听大家的”善意建议“,有阅历有能力有才华有钱,将什么”剩女“的鬼话都踩在脚下,不委屈不将就。都是一个个三十左右的姑娘,她们好像现实版的”程又青“,那么可爱那么潇洒,让三十这个数字都不那么可怕。
她们可能看上去高傲,没有那么平易近人,不像年轻小姑娘那样爱撒娇,也没那么容易气馁。可能她们暂时还没有爱人,但并不代表她内心就没有感情。爱自己永远是第一要义的事情,对自己的感情深厚,一样会显得淡薄。所以那些独立,那些坚强,都是自己对他人的淡薄:不需要无关的关心加持,自己就可以过得很好。不一定要有个男人,我自己就很爱我自己。没等到合适的,就没必要着急。说到底,都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