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读到一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幸福来源于高于预期的现实。人类总是在不停地追求幸福,然而对不同的人而言,幸福的定义又不尽相同:有的人觉得生活自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赚更多的钱是幸福,有的人想着改变世界才是幸福。然而等真的自由了,真的赚了更多的钱,真的改变了世界,他们会一直幸福下去么?也许他们会幸福一段时间,但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幸福一辈子。而且,即使他们发现生活无法自由,确实赚不到更多的钱,真的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他们就一辈子不会幸福了么?也不见得。所以当我看到文章开头的这句话时,觉得自己终于发现了幸福的秘密。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把预期定得太高,而现实又远远低于预期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失落,觉得不如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答应我们要给他们买玩具,在我们的心里(因为没有生活经验)预期会定得非常高,认为父母第二天(甚至当下)就会去买。可是父母经常过了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会去买礼物,而每天晚上等着父母回家,看到他们两手空空,我们就会非常失落,有时甚至会发脾气。再举一个例子,在工作当中,当你跟老板拍胸脯保证说一定圆满完成任务的时候,老板对你的预期是非常高的。可是假如你最后并没有非常好地完成任务,老板就会变得非常失望,可能你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内失去老板的信任。因此,预期管理非常重要。
做好预期管理,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然而做好自己的预期管理很简单,做好他人的却很难。降低别人的预期意味着你要承认自己不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然而工作当中你可能需要和别人竞争上位,因此你必须得承诺比别人做得好老板才会把任务交给你。不过到底应该如何做我觉得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写着写着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悲观的人预期应该比较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悲观的人会比乐观的人更幸福么?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乐观的人好像更幸福一些。这看上去好像是个反例,但实际上它另有原因,这其中牵涉到一个行动力的问题。做预期管理并不意味着用预期来指导行动,虽然预期可以调低,但努力程度不能降低。还是举工作中的例子,你跟老板说我想挑战一下这个任务,会尽量做好这件事。这个时候老板的预期并不高,所以最后不管你完成得怎么样,很大概率他不会多失望,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努力工作。乐观的人因为相信自己会达到预期,所以他们会努力去追赶这个预期,最后的结果当然更大概率会成功。所以乐观的人反而更容易感到幸福。
以前不爱读书,做人比较任性。自从最近开始读书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谦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缺点。之前学会了怎么和别人沟通,处理好了和父母的关系。现在学会了预期管理,之后也要熟练地把它应用在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