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理学的原理,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我们所处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当我们贪婪地享受喷气飞机、高速列车、家庭轿车带来的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经意间失去了许多感受生命真谛的时间。我们无法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的田园惬意,也无法领悟“枫桥夜泊”(唐·张继《枫桥夜泊》)的静谧与禅意,甚至无法体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凄婉。还好,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影像,以其独特的恬静与安详,营造了一方逃避世间聒噪的天地,让我们于沸沸扬扬中寻得一隅,独享“花间一壶酒”(唐·李白《月下独酌》)的率性与自赏。与许多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一样,影像给予了我们近似于宗教的心灵抚慰,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灵,还能抚平我们的创伤。人像摄影更赋予了我们感同身受的亲近感,和透过影像反观自身所产生的价值认同和审美升华。
影像之于文字的不同,在于承载了更多的具象,从而让已经逝去的岁月和即将逝去的岁月留下更加“清晰的记忆”。这些“清晰的记忆”不仅拉近了我们和“过去”的距离,让生命的传承更加“真实”,而且延伸了我们和“未来”的纽带,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确定。所以,摄影术的出现是人类的福分,我们以及后人再也不用像前人一样仅仅依托文字的抽象描述去揣摩祖先的生存状态和音容笑貌。影像让人类的生命延续和历史传承变得如此连绵不断,生生不息,鲜亮生动。
写就这些文字时,城市从熟睡中渐渐醒来,熟悉的喧嚣声穿过窗户,传入书香四溢的五棵松书屋。阳光的发丝在花花绿绿的书页上欢快地跳跃,一如少女们窸窸窣窣的梳妆声。墙上的那幅我改编自蒲松龄先生堂匾的对联跃入眼帘:“七八月间听蝉唱,千百年后闻书香。”我相信,这些人类生活的精彩瞬间,也会在千百年后以其独特的方式抚慰后人的心灵,让他们触摸到人类绵延不断的生命搏动。而这些影像连同影像中的人物,也会在后人的“观看”中获得永生。
这也许就是影像的力量,记录的力量。。 【选录曾星明《人像·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