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期记忆丧失症,有一部电影《记忆碎片》,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人公发现自己患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他只能记住十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更为了替惨死的妻子报仇,他凭借纹身、纸条、宝丽来快照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的调查。
抽丝剥茧之后,真相呼之欲出,简单之至却又残酷无比。
人类为什么会丧失记忆?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记忆碎片》(Memento)这部电影如何?介绍了一个早年的实验。
H.M.出生于1926年,他因为小时候一次事故而患有癫痫症。到了他27岁那年,癫痫已经严重到让他没法做任何事。研究表明,他大脑里被称为“海马”的一部分脑组织与他的癫痫发作有关。在药物治疗完全失败之后,H.M.希望找到一位医生帮他切除海马,以根治癫痫症。那是一个对大脑功能的认识还十分浅薄的时代,但居然真的有一位不怕医疗事故(无知者无畏)的医生同意为他做手术。他为H. M.做了开颅手术,用一根小管子吸出了海马以及周围的脑组织。
手术的结果是,H. M.的癫痫症状大为好转。但手术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H. M.丧失了手术之前10年左右的记忆,更糟糕的是,他从此对新信息的记忆不超过20秒——他不能再形成新的记忆。后来科学家们才了解到,海马是与我们的记忆关系最密切的脑组织,H. M.的大部分记忆功能因此被彻底捣毁了。他的大脑似乎被永久凝固在了手术的那一天。
简单来说,大脑的记忆和海马直接相关。切除了海马,就是消除了记忆。你要问我丧失记忆的真实感受是怎样?告诉你,如下图。
《攻壳机动队》也许是人类的下一种形态
记忆丧失,换个说法就是把记忆被输出了大脑。那如果反过来,是否可以把记忆输入大脑呢?
我在《技术再不发展,人这台旧机器的硬件性能,就要跟不上时代了》里有写到:
YC总裁Sam Altman在和Elon Musk的对话中提到“人类这种生物太慢了。” 也许和《攻壳机动队》一样,通过一个高带宽的接口连到我们的脑部才是未来的方向。
“人类这种生物”太慢了的意思是,人类的大脑,在信息的输入(IO)以及信息的处理(CPU)这两项指标上,相对于计算机来说显得太慢了。
而《攻壳机动队》中的主角草薙素子,把数据线直接连接到脖子后方的接口,借以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提高带宽)。也许这真的是人类的下一种形态。
如果搞清楚这些,人类可能将不再失忆
去年底有篇文章在网上很火《陈天桥的大脑在孕育什么新传奇》。
美国时间12月6日,陈天桥先生和雒芊芊女士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用于在加州理工学院启动涉及全校范围的脑科学研究行动,为脑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独一无二的环境。
除了投资,现在陈天桥和妻子雒芊芊的主要精力放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目前重点关注脑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他们成立了脑科学研究学院,计划拿出10亿美元作为第一阶段的投入,和国内外顶级研究机构、大学协力,探索大脑感知对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影响,整个探索有三大主题:大脑探知,大脑相关疾病治疗,大脑能力开发。
- 在大脑探知方面,将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对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和保存,形成感知,进而如何将感知转化为想法、情绪、决定、行为和记忆;
- 在大脑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将从两个主要方面着手。一是精神类疾病,如躁郁症、情绪问题、长期疼痛、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问题;二是脑部退化性疾病,如失忆症、震颤性麻痹和运动神经元疾病;
- 在大脑能力开发方面,关注的三个重点是:脑机接口技术(BMI);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
南加州大学最近宣布,已经可以把人的长期记忆存在一个芯片里。在加州理工,可以用芯片直接植入瘫痪病人,病人用意念控制芯片,芯片直接对机器发出信号。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给你打一针,相当于纳米级的电子收发信号,它可以自动分布在脑皮层和大脑里接受和传播信号。如果这个技术成熟,人脑里有芯片,人与人之间收发信息就不用通过电脑、手机了。
我们仔细看其中的两个研究领域:大脑探知和大脑能力开发。大脑能力开发中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信息输入的媒介。脑机接口技术(BMI)是为了提高输入/输出带宽。大脑探知是为了搞清楚信息输入以后的处理过程。人工智能(AI)是为了在完成信息输入之后,协助人们完成闭环的决策。
如果我们都能搞清楚这些。预防了疾病,保证大脑长时间完全高效的运转。增多了信息输入的媒介,提高了信息输入的带宽。理解了大脑的运转方式,充分利用100%的运算性能。最后借助外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高人们辅助决策的能力。人类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借用围棋世界冠军八冠王古力在2:0输给了Master之后的一句话结束此文:
致最好的时代or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