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目标 可以更好集中精力
1
前天,格格在早起成长营作了分享,主题是关于年度计划。她是针对群里小伙伴月复盘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是想要的太多。
建议,参考扎克伯格每年订一项挑战项目的做法,阅读《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事。
具体步骤:
1.想象自己5年后的样子,并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2.把信中的愿望梳理成九宫格。
3.用SMART原则梳理九宫格的每一格,最重要的是定好Deadline。
4.认真执行计划中每一天想要做的事。
5.用纸和笔管理每天的计划。
6.复盘,最好每周一次,至少每月一次。
2
回望自己的36年人生,或者从5岁开始的31年学习、工作之路,每个阶段的目标相对清晰,但是缺乏长远的目标,比如5年的,而且没有认真思考和梳理过。
小学阶段,上学、玩、干农活,是占比较多的事,那时也偶尔看一些书,偏知识类,也没有什么目标。六年级的时候,想着要考的好一些,至少不留级。
初中三年,只是想把成绩提高一些,没有想过提高为什么,甚至到了初三,是考高中还是中专,都是随大流。
高中三年,几乎全部时间是在准备高考。至于考上大学后干什么,或者考大学为什么,没有深入考虑过。倒是那时早恋,听说大学恋爱可以自由,想着上了大学就不用偷偷摸摸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多了一些动力。
大学四年,开始慢慢思考未来,想以后做什么,在还没想明白的时候,鬼使神差地签了第二炮兵的国防生协议,注定了后来的15年军旅生涯。两年的国防生,并没有让我清楚毕业后到部队做什么,这一直是悬在我心头的迷。我毕业后,迫不及待地奔向军营,想知道以后的部队生活是什么样子。
3
先是半年多的集训,与高中、大学时的军训相似,但训练时间更长、科目更多。这一段锻炼更多的是体能,导弹专业培训比较基础,偏理论更多,与实际岗位结合不紧。这半年,我依旧不清楚未来军旅之路是何路径。
之后,三年多的基层连队生活,由于在大项任务间歇期,专业学习针对性不强,装备操作相对形式多一些,日常工作更多是站岗执勤、打扫卫生、拔草种菜。这样的日子让我怀疑自己参军的初衷,那时还以为第二炮兵是高科技部队,可以学以致用,结果,干的事初中学历就能胜任。我开始谋划考研,到学校去,争取留校的机会。
两年半研究生,没有让我如愿上博或留校,倒是意外的给了我一个可以到上级机关的机会。到了旅机关,从事装备管理,开始还略兴奋,毕竟比基层工作技术含量高,而且正好赶上大的任务,可以边学边干,提高很快;慢慢的,工作转入日常,机关的公文、会议,周而复始,让人乏味。这时,家里发生一些变故,为了更好顾家,我努力调到北京。
在北京一个军级机关5年多,从开始的陌生岗位,慢慢成为熟手。但这个过程也没有长远的计划,起初是想留下,之后是想把爱人、孩子的户口、工作、上学问题解决,再往后是想干到可以自主择业。现在这些目标都实现了,未来的路怎么走呢?
这30多年,大学之前懵懵懂懂,大学后,努力想活明白,依旧是随性而为、随岗而变,没有长远的规划、中期的计划,只是遇到问题,定下方向。这样做的结果是,一路跌跌撞撞,虽然没有走太多弯路,但是效率并不高;人生因意外而精彩,但也因没有计划而自我操控感不强。是该找个时间,好好理理思路了,给自己定个5年的计划,给5年后的自己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