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少数“,你会想到什么,不合群?叛逆?格格不入?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确实是,但又不完全是,看起来不随波逐流,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认定了就会去做,直到成功为止,他们是部分人的精神领袖,可以说,有了这些“少数”,这个世界才变的生机盎然。
换种认知方式,在探索世界中学习
学生时代的你在做什么?
是奋笔疾书?忙着早恋?叛逆不羁?还是懵懵懂懂憧憬着未来?可是有人已经开始在思考探索世界了。
作为“少数”别人家的孩子
——
15岁的女学霸,拿遍各种奖项,拥有种种头衔,还业余参加创新研究项目大挑战,带领她的小伙伴们帮助一家民宿涨粉3倍,她说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应试教育,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也难怪是学霸,我身边也确实接触过不少95后,00后,“做自己喜欢的”,“有个性有想法”是他们身上普遍的标签,他们很多拥有超乎这个年龄的认知,后生可畏,得向新生代学习。
学会输出才能更高效的输入
培训界大咖以及导师王育梅老师以“听”“说”“读”“写”是输入还是输出的问题引出了此次的演讲。
想起学生时代,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当老师让我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站起来的却很少数。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了太多被动式教育,觉的老师就是权威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缺乏主动思考,逐渐习惯于听和读的输入,忽略了说和写的输出,导致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学习很焦虑, 效率也很低,老师提出的终身学习以及提升能力的方式非常值得学习。
谁说青春只有“学生”一个标签
不甘于平凡的青春,田英杰用3年的高中生活向我们证明了青春里不止有诗,还有远方。
做学生会主席,创办文艺工作室,策划戏剧节,这些个跟高中生完全不沾边的标签,他通通都有,他成了一个标准的斜杠中学生,也不经意成为了“少数”,看似脱离了同龄人,其实他只是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
星辰大海不再是梦
探索太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又好奇的话题,小时候我们在夜空中寻找最亮的星星,长大了惊叹于旅途中的璀璨星空,除此之外,我们仍然对它一无所知。
楚龙飞,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觉的很酷,像是武侠里的名字,当然,他也的确做了很酷的事情,一个在航空领域的“少数”,创建了中国首家民营航天公司,带领团队完成第一支可回收火箭原型机研制,他用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去太空不再是梦想,每个人都触手可及。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演讲快结束时,好像是大屏幕出了点问题显示黑屏,我以为会就此草草结束,然后就听到一句“有时候我们需要到黑暗中走一走,只有经历过黑暗,才能见到光明”,讲完屏幕亮了。
有梦想没什么 ,做到了才是了不起
央视主播,世界杯解说员曾侃老师的演讲,大概是我离足球最近的一次,在此之前,我从未关注过任何跟足球有关的事物,不得不说在现场听解说员演讲真的很上头,例如“球么不懂,博么猛赌“,“中国乒乓球谁都打不过,中国足球谁都打的过”“中国足球会更好”等一系列精彩发言。
私下查阅了下其个人资料,师从白岩松,北漂青年,立志成为足球播音员,当过守门员,做过保险推销员,考研三年才成功,最惨的时候女友分手,家人不理解,而后靠着不放弃最终进到央视,成为世界杯解说员,央视播音员,他成了很多人喜欢的“少数”。
每个人都是隐藏的“少数“,只要你自律,坚持,勇敢,专注做好一件事,难保未来的某一天,你成为了另外一个“少数”。
很感谢我的好朋友带我参与了这场“少数”人的盛宴,受益颇多,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物的一些看法,现场见到了很多优秀又努力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未来的日子,希望我们都勇敢跳出舒适圈,做自己的“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