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着鲁迅的三味书屋、闰土、祥林嫂、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长大的,喜欢鲁迅的八字胡、硬硬的头发和他抽烟斗样子,就连作文风格自觉带了鲁迅的影子……
前段时间一篇小文惹得已拿绿卡的同学微词,颇不以为然,睚眦必报地写了一篇文章予以还击,都不是中国人了,何来点评我的中文?其追求理想的手段我自然不敢苟同,但尚能够理解, 我且忽略和模糊我不认同的一切,仅维持这纯真的同学情谊,她竟以所谓外国人的观点来挑我,那便莫怪同学我无义……
昨日学生群里匿名发言说些风凉话也就罢了,还拿什么“性”来调侃,触及文明人的底线, 我尚未发言,群内自有学生不耻和反对, 作为老师,我看到了主流的正能量,那猥琐的负能量之流便不再能激起我驳斥的欲望。 若我开口,也可以把那顽劣之人讽刺、痛斥得体无完肤, 落水狗一般,但锱铢必较,有失教师风度,我且视其自惭形秽地消亡,口水仗实在无趣,且若对手无底线,吾辈是斗不过的,也着实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今的文坛似乎缺少了口诛笔伐的战争风格和痛快淋漓,不禁羡慕 言论自由时热烈的文坛,笔就是枪,指哪儿打哪儿, 那叫一个畅快!
霍金去世,李敖去世,这世界越发平静起来,这纸媒越发封闭起来,叩开纸媒的大门,着实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