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阅读的呢?是不是看到某本书评价不错,就下单购买,收到新书后就迫不及待开始阅读?这种情况下,如果书本有一定厚度,极有可能看了三分之一后你就失去兴趣了。
日本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渡边康弘在《高效阅读》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创立的共振阅读法。渡边康弘是一位速读大师,每年阅读500本以上的书籍,举办过多种活动推广阅读方法和阅读文化。
《高效阅读》中提供了一种颠覆传统读书行为的方式,渡边康弘给他的读书方法起名为共振阅读法,核心要义便是要让读者从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搜索,与书本能量和作者的思维同频共振。
《高效阅读》一书主要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明共振阅读法和相关假设;第二部分是实操部分,从开始共振阅读法的准备工作,到绘制共振地图——三栏表,再到最后的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操作,都一一列明;第三部分是介绍一些读书习惯和技巧,以及将阅读内容付诸实践的益处。
1.共振阅读法的假设
共振阅读法的第一条假设就是接触书本就能感觉到书本的能量,这是一种非常新奇的说法。在张德芬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世界上一切都具有能量,并且通过能量影响着我们。故而作者渡边康弘建议我们开始阅读前,先做一分钟深呼吸以集中注意力。第二条假设不论翻阅书籍多快,大脑都会留下信息。这条假设有两条心理学理论支持,分别是“潜意识效应”和“启动效应”。“潜意识效应”就是说接触事物可能只看到一些表象,其实有一些隐藏的信息我们可能忽视。但之后,却会受到这些我们以为不存在的信息的影响,实际这些信息已经悄悄进入我们脑海中的潜意思层面。“启动效应”是指以为之前接受到过神经刺激的影响,从而使得之后对该事物的回忆更容易。第三条假设是大脑会思考信息,所以我们阅读时要主动设立目标,否则大脑就会开始无意识的思想遨游。第四条假设,立场影响理解和记忆。渡边康弘认为,阅读前先看目录的传统方式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只能按照作者挖好的道路前进。渡边康弘更推崇和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的阅读方式,觉得只有如此才能对主题有更好地思考。第五条假设,用故事情节可以加速理解。这基本就类似于讲解一个晦涩的新名词时,举一个生动的案例,就能让外行也豁然开朗。
2.实操步骤
开始实践共振阅读法之前,需要做一些小准备:要阅读的书籍,一张白纸,彩笔。首先需要画一张三栏表,具体示例如下
在三栏表的上方写下阅读目的、行动计划和书名,在三栏表右边画一张作者画像,写出作者名字并设置一个对话框。这个对话框需要记录的就是在你最初进行随意翻阅后,精简记录下你脑海中认为作者想通过本书传达的内容。在三栏表下方可参照上述方法记录下你认为的作者创作本书的理由。至此,三栏表绘制完成。
接下来还是运用大致扫一眼式的翻阅,从而获得你对本书能量的感觉,依据感觉在三栏表内从右上往左下绘制曲线。在曲线感兴趣的位置可以标记上箭头,合计6-8个箭头比较适宜。预估箭头所在页码,标记下来,然后确定一个阅读顺序。再次开始阅读前,需要二次确认阅读目的,让大脑带着目的和兴趣开始阅读。
此时,我们可以按先前确定的顺序,打开书本对应页码,进行大致扫一眼式阅读,本次阅读的目的是摘出共振词汇,标记到箭头旁边。所有箭头都记录好共振词汇后,从中选取感兴趣或者关注的点进行8分钟阅读。另外再用5分钟阅读剩下想了解的内容。基本进行到这一步,书本内容中你想了解的部分都已经阅读过了,剩下的就是要将阅读的内容在自己脑海中加工完善,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最后,花三分钟时间思考并制定行动计划,将获得得知识融入实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真正将知识内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运用,所以我们需要将计划记录在三栏表上方,并在接下去一段时间中真正实施。
《高效阅读》提供的共振阅读法是不是很奇特呢?是否为你以后进行阅读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相信今后阅读时,你可以更好地于书本作者进行沟通,并且快速提炼书中要点,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