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三部分的第二小节,它的主题是:如何和孩子一块面对升学的压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我们各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多压力。以前只有高考这一个独木桥,但现在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甚至是当你走上社会,也同样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
所以这不光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压力,对于绝大数的人来说是具有不可抗性的,我们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孩子的升学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教育部门不断给学校施压,校长给老师施压,而老师在给孩子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会给家长施压,家长再给孩子施压,而且社会各界的人士也会去极度渲染这种高压的氛围,这重重的压力最终都落到了一个孩子身上,他们的内心的困扰和无助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的。
对于他们来说,家庭就是最后一块避风港,他们在与压力做斗争的时候,希望父母能够看到他们的努力,希望在每一次失败后得到安慰和鼓励,就算这些都无法做到,那默默地陪伴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情况是,父母会顺从这种压力,和全社会一起给孩子施加压力。
这显然是一种随大流或没有主见的做法,甚至他们还会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在中国,很多女性在组建家庭以后就不再自我成长了,她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家庭中去。但遗憾的是,这种社会的压力却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会给她们带来更多的焦虑。
于是她们就把这种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这看似是一件多么合情合理的事情啊!但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用来展现自我才华的物品。
这里作者给我们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每一个例子背后,都体现出了这种深层次的问题。不管是“被动攻击”,通过考砸表达自己的不满,还是嗜考症的孩子把考试当成了唯一的出路。他们都是想通过这样种种异常的行为来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
每次讲到这里都会让我泪目,那是小学生小刚跳楼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他不想让爸爸妈妈感到失望,他走了,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他把攒了几年的零花钱留给了父母,如果不够,爸爸妈妈可以再加些钱,“你们去坐坐火车,坐坐轮船,出去玩一玩吧......不要那没辛苦了。”
这是多么纯真的爱啊!我们不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吗?我们到底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身的压力来自于何处,然后主动去面对,并保持自我成长,同时对于孩子的压力我们要给予理解和帮助,在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指导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是减压而不是加压。最后可能的话,同孩子一块建立你们共同的爱好吧,这将会带给你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