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一体推进学查改,做到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需以系统性思维将学习、检视、整改贯通融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效。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从“学、查、改”三个维度提出实践路径。
一、学有质量:以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
学习是行动的先导,基层党员干部需在“学”上突出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1.分层分类学,提升精准性
针对基层党员群体分散、能力差异大的特点,可依托“党建联系点制度”,通过“领导领学+支部带学+党员互学”模式,分层分类开展学习。例如,对农村党员侧重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对社区党员突出基层治理案例教学,对新兴领域党员(如快递员、外卖员)则通过“党员驿站”开展灵活学习。
2.创新载体学,增强吸引力
结合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推送“微党课”,开展“红色剧本杀”等沉浸式学习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际结合,让学习更接地气。同时,可借鉴福建省“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经验,整合学习资源,实现“一平台多终端”覆盖。
3.实践导向学,突出转化力
推动“学用结合”,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挂钩。例如,在乡村振兴中组织党员围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调研式学习,形成“学习—研讨—实践”闭环,避免学用“两张皮”。
二、查有力度:以问题导向推动深查细究
检视问题是整改提升的前提,基层需建立动态化、系统化的查摆机制。
1.动态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结合福建省“动态管理与排查摸底”经验,联动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例如,针对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非公企业党建覆盖不足等问题,建立台账并动态更新,确保底数清、问题明。
2.开门纳谏,拓宽反馈渠道
通过“党员联户”“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例如,某社区通过“流动网格员”机制,发动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社情民意收集,形成“诉求收集—对策谋划—跟踪落实”闭环,累计解决民生问题120余项。
3.对标对表,深挖思想根源
对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部署,重点查摆基层党员干部是否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服务群众走过场”等作风问题。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方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问题查摆从“表象”向“根源”延伸。
三、改有成效:以真抓实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整改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关键,需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销号。
1.靶向施策,分类推进整改
针对不同问题制定差异化整改方案。例如,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可推广“党建+合作社”模式,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对社区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可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提供养老、托幼等“一站式”服务。对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则需借鉴福建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经验,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
2.联动攻坚,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跨部门协同整改机制。例如,针对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可联合司法、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同责同罪同罚”原则,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针对新兴领域党建经费不足问题,可通过“财政投入+党费补助+税前列支”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阵地建设。
3.长效跟踪,巩固整改成果
推行“回头看”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例如,某县建立“整改成效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经济发展指标等纳入考核,对整改不力的党组织约谈问责,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检验。
“学查改”一体推进,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论,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基层需以“学”筑牢信仰之基,以“查”明晰改进方向,以“改”彰显为民初心,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唯有如此,方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