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兴城,古城一定要走一走。到这里的人都要找寻一段历史,听一听这座城的故事。兴城古城辽宁省西南部,扼守辽西走廊的关键部位,是通往关内外的咽喉要道。自明宣德三年修建起,至今580年多年里,兴城古城蕴育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到古城的这一天,天气有些闷热。但还是被这悠远的气息感染了。当古老的城墙出现在面前时,我仿佛也跟着走进那段历史。
我们买票后从东门春和门进入,楼门上方正在修缮中,保存古迹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条街称为春和街,四条主街之一。街两旁是平房,都已成为商铺。
有些是老字号商铺,古色古香的门面。显露出古朴的气息。
大部分是卖现代商品的店铺,这里的人毕竟也要生存。
通往健康的方向所在的街就是有名的明代一条街(延辉街),在钟鼓楼南,1984年6月开始兴建,86年修建古建筑84间,87年12月竣工时,共修建232间。400多米长的地面为精致平坦的花岗岩条石铺设,路两侧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明代风格的建筑。徜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气息。
街中心最有名的建筑是租氏石坊,南属第一道为祖大寿的“忠贞胆智”坊,建于明崇祯四年。第二道为祖大寿堂弟祖大乐的“登坛骏烈”坊,建于崇祯十一年。其形制结构与祖大寿石坊相仿,而规制略大一些。这两位都是保卫古城的主要将领,也应该有此待遇。
延辉街正对的大门是古城的南门,延辉门。沿城墙的胡同为东西顺墙胡同,我们参观下一个景点是周家老宅,所处位置在西顺墙胡同。一些小户人家的住房都已破旧不堪。
老宅建于民国初年,是保存完整的具有辽西特色的囤顶民宅四合院,正房7间、左右厢房各3、门房6间。都是青砖所砌,显示出北方民宅的特点。
周家老宅在当时是城中的富庶人家,但女儿对此不屑一顾,没有南方的私家园林好,竟然都没进户。她真是太小瞧了,北方也有富甲一方的大户,只不过不在此罢了,以后要带她去看看北方大院。
终于要登上城墙了,这座已有数百年历史城墙记录了多少战争的故事。城墙已经修缮多次,也许已经改变了原貌,但历史是永远不会改变。古城墙的建筑结构完全按照明代风格而建。明代的城池建筑在我国几千年的建筑史上已经发展到最高峰,兴城古城就是明代卫城城池建筑的缩影和范本。
写有袁字的大旗随风飘扬,把人们的思绪拉到了那段惨烈的战争年代。这里要提到的重要级人物当属袁崇焕了。当年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而且没有复仇的机会,因为失败之后没多久,就因憋屈而死,只好把复仇任务交给儿子皇太极。这个让努尔哈赤惨败的的无名小卒就是古城的将领袁崇焕。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还是相当了得的。在与努尔哈赤的斗争过程中就是靠四大武器取得完胜的。死守、红夷大炮、坚壁清野和坚定的决心。这是他的法宝,以万人的部队打败十几万的军队,不能否认袁崇焕的军事才能。这也跟他使用先进的武器——红夷大炮有关,但他严谨的规划,训练有素的军队,还有一个坚持到底的决心,这些才成就了这个大英雄。在以后他凭借这些又取得了宁远大捷。但他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一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是很难的。我想兴城人是不会忘记是他保卫住了这座古老的城池。
旗子还在飘扬,战争不再重演,历史会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