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轻人不是不喜欢白酒,只是不喜欢一些被污名化的白酒文化,在很多负面新闻的影响下,年轻人眼里,白酒文化就是势力、虚伪、强权的象征,这么说的话,白酒真的有点冤哦。
环环喜欢逐本溯源,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看到了酒的神奇之处,那就是可以准确的表达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当时浪漫的人们可以不吃肉,不穿华服,不住豪宅,但不能不喝酒。
意气风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乡愁难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黯然离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如此高雅的白酒文化,不该被大家误解,我们回顾一下白酒最开始是什么形象,也许对它会有更多感触哦~
白酒文化演变
最初,酒是贵族礼仪的象征,象征意义大于饮用价值,这个时候的酒大家提起来是尊贵,是荣耀,也是礼的代言人。
后来,酒逐渐普及,贵族喝名酒,平民也能喝到普通的米酒,黄酒,高粱酒。不过,喝酒一般都会有个名目。贵族之间,常有宴会,平民之间,婚丧嫁娶、聚散离别时如果没酒,就好比请客没有主菜,写诗没有题目,少了一个贯穿全场的“魂”。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酒既是礼仪的不可或缺道具,也是生活中调动气氛的助手,还是传递情绪、表达情感的工具。
除此之外,白酒还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角色,其精彩程度不亚于欧美大片了~
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不过,作为一国之君,自己知耻后勇还不够,还需要全国的齐心协力。于是勾践定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
生聚,是指繁殖人口,聚集物力。
教训,是指加强教育,训练军队。
在古代,人口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越国鼓励全国人民努力生育,生下男孩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头猪——在当时的越国,需要男孩用于增强兵力,女孩则担负起增加人口的重任。
终于具备了复仇的实力后,勾践带着越国军队正式伐吴,为激励士气,勾践将美酒倒入河流上游,与三军共饮。这个时候如果把酒换成酸梅汤,西瓜汁,效果可能不会那么好。
兰亭集序
酒后诞生的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很多人毕业多年都还能倒背如流,这篇文章值得被记住的不仅仅是文采,还有书法——《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真迹已经失传,临摹板都已经是国宝级文物。
王羲之与好友郊游时,三杯两盏好酒过后,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这篇潇洒肆意的神作,如果没有这些酒,我们甚至不会有机会知晓还有如此精妙的书法。
唐太宗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称《兰亭集序》“尽善尽美”,还将《兰亭集序》真迹殉葬。
陆游 沈园题壁
陆游这两个字,给人的几乎都是悲哀、愁苦的记忆。“著名爱国诗人”,却眼睁睁看着山河飘零,报国无门,于是只能靠酒支撑下去,也许只有醉酒时,现实的无奈会稍微少一点。
“劝君莫辞酒,酒能解君愁。”
最惨的是,陆游在婚姻上也非常不幸。他与唐婉的爱情一向为人称道,唐婉有才又有颜,二人伉俪情深,恩爱非常。
但,正因为夫妻二人感情太好了,陆游母亲认为儿子耽于情爱会影响前程,于是命令二人离异——在古代,孝字大过天,陆游即使百般不愿,也曾反抗,但最终还是被迫与唐婉分离。
多年以后,陆游在绍兴的沈园与唐婉相遇,唐婉摆酒相待,二人把酒对饮。往事历历在目,对妻子的怀念、愧疚、不甘,种种思绪纷扰,陆游微醺之际情不自禁的在沈园墙上题诗一首,聊述衷肠,这就是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墻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隔着文字和时间,读来都令人心里酸涩,不知该为陆游扼腕,还是为唐婉叹息,环环只觉得非常庆幸二人相遇后喝了这壶美酒,让有情人起码能够互诉衷肠。
雪夜访戴
这个故事因为反套路而非常出名,还记录在了《世说新语》中,主人公是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
据说王徽之某天半夜醒来,见大雪初霁,月色正好,于是边喝美酒边赏美景。酒兴正浓时,想起自己的好基友戴逵。戴逵也是一代名士,著名的美术家。可能是觉得如此良辰美景,必须要和戴逵一起欣赏才好,于是王徽之连夜坐船出发,去50多公里外拜访戴逵。
过了一天一夜终于到了戴逵门前,此时他却突然停步不前,转而掉转船头回家了。这种做法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后来有人问他为何到好友门前而不入,王徽之表示,我趁酒兴而来,一路上酒兴尽了,自然也没有必要见戴逵了。
不知道戴逵听说这件事后是什么反应,环环想,要是自己有这样的朋友,真的是超级令人哭笑不得了。
白酒曾经在世人心中的印象,绝不低俗,更不虚浮。而是“玉液琼浆”、“诗朋酒侣”、“斗酒百篇”、“对酒当歌”、“酒逢知己千杯少”,都含有美好的寓意,浪漫的情怀,高雅的品味。
如果有机会品味一瓶优质的好酒,对白酒的印象瞬间就会改变。
所以如果以后听到有人诋毁白酒文化,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让大家重拾白酒曾经的正面形象,让如此珍贵的味道能够更好的传承~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