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朗读者》和《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热播,古诗词的魅力又一次绽放。主持人端庄优雅,颜如玉气如兰,诗词歌赋大放异彩。古诗词朗朗上口底蕴深厚,是幼儿阅读的绝佳素材。胸怀若谷风度佳,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最怡情养性,启蒙幼童正相宜。
诗词引人入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更有“一倾倾人城,再倾倾人国”的美人,既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情怀,亦有“梦断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至死不渝的深情。
1
人世间如斯情深意重,不拘年高,除却诗词何处可觅影踪?莫道诗书无一用,可知竟曾救旧友。
清朝吴兆骞被无辜流放宁古塔20多年,挚友顾贞观守诺营救,无奈四处奔走未果。他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作《金缕曲》二首,打动了纳兰性德。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纳兰性德一读开头,便泪下数行,承诺援救兆骞。五年之内,吴兆骞终获赎还乡。
而今,我们虽无需借诗书救人,但古诗的滋养,能让孩子及时接受美的熏陶。比如带孩子登临岳阳楼,读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颇有忧国忧民之情怀,或读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何等壮观,何等大气!培养孩子的大格局,诗书来助力。芊宝三个月大时,我开始对她念古诗磨耳朵。童子功底更扎实不易被磨灭,因为我能脱口而出的诗,大多是12岁之前背下来的。
犹记得小学暑假,我曾往伯父家小住。晚上楼顶的暑气慢慢消散,竹床边上点了蚊香,月光下听伯父教堂妹念诗。«乌衣巷»,«夜泊秦淮»等诗便是在那时学会的,堂妹得伯父那般细致教导,我好生羡慕。门前流水尚能西,人生何处再少年?若有古诗相伴,女儿的童年回想起来一定很美。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给芊宝买了«唐诗三百首»及唐诗卡片,每周在家花十分钟读几首。教念唐诗,时间相对固定最相宜。比如坐公交车时,我给她念一首。散步时重复多次,让她记忆深刻。临睡前再反复吟诵,是绝佳时光。她若不在状态我一笑而过,我们把背诗当作玩游戏,只要兴致高,比结果更重要。既无压力也不存功利心,培养出来的是孩子对诗词纯粹的热爱,持久且温润。而孩子记忆力极好,基本上每周都能拿下一两首。
天长日久,她对古诗的兴趣日渐浓厚,脱口而出的唐诗越来越多。上了幼儿园后,她学了古诗也会开心地背给我听。得益于教她,我温故而知新,还学了不少新诗。寓教于乐,我注重和孩子享受读诗和背诵的乐趣,无形中她愉快地记住了不少。
单纯地追求数量不可取,我很少在他人面前炫耀孩子会背诗,而是把学古诗当成兴趣爱好,毫无功利之心。因此,即便老人有意在他人面前炫耀,我也会想办法岔开话题,或让孩子回避。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愉悦地享受背诗,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古诗忌解释,一来容易破坏韵律美,二来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解释,更重要的是可能破坏孩子的兴趣。诗人歌德说:“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对美的感觉, 必须每天听点音乐,朗诵一点诗, 看点画儿。"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更是如此。古诗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琴棋书画诗酒花,融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幸福感是真实可期盼的。
古诗如歌,韵律感极强; 古诗如画,能带给人极美的视觉冲击。
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飘逸,杜甫"恨别鸟惊心"的沉郁,王维"坐看云起时"的恬淡,这些高妙的诗家将古诗打造成一场盛宴,滋润着我们的文化修养。
古典诗词自带永恒的美,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带领孩子走进古诗,走进古典文学的世界,接受文化和心灵的洗礼。让孩子在朗朗书声中,去领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