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是仕谦学堂何老师和白老师的听读法包本实践经验,并季谦先生重要问答。
仕谦老实大量读经之听读法“两阶段、两问题、三建议及检查标准”:
一、两阶段
第一个阶段:闭书跟朗诵版音频读,大约50遍以上。
第二个阶段:根据孩子的情况五六十遍检查孩子通背(可以大量提醒,能通本串背下来)的,开始指读一遍跟音频一遍交叉进行。(在不同熟练程度上灵活运用跟读,初读困难可以跟音频指读,读熟会背可以跟音频齐背或者带着音频背。以跟音频读为主)到第二个阶段结开始检查,大约20遍到30遍左右检查一次。每次错误会减少一半。
纠错从开始指读检查时就同步进行,错误标注在书上,并统计。
二、两问题
1.口型问题:
①老师要明确每个字的正确口型,声母韵母基本口型舌型都要准确,示范要标准,指导要有耐心,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性情的磨练。
②正音安排在孩子半读半背的那个阶段会比较容易,一直持续到包本,反复其道,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孩子。
③教师文本要熟悉,孩子语速要慢下来,正音时最好观察孩子的口型,否则光靠耳朵很多音都听不出来,大多数错音和正确的音都特别特别。
④绝大多数错音或者口音都是能改的,我们课上课下耐心引导就好了,但不排除个别同学某些音根本发不出来,这样的情况老师也不要着急,顺其自然,不要因为几个字就影响孩子读书。
2.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专心,面对不专心的孩子怎么办:
①通过观察孩子的眼神和检查背诵是否进步来判断孩子是否听进去了。小孩子一旦听进去了基本就不怎么走神,他们会边玩边听。②如果孩子不专心,我们可以通过陪孩子听陪孩子读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生活上也要体贴,亲其师信其道!另外,不要着急,静待花开!建议:大家最好让孩子们通本听,通本听更能收心,就像跑马拉松,先熟悉路线,就不会感觉路很长。通本的话文本会越听越熟,越听越短,越听越清晰,越听越欢喜,这样的话一段时间下来,一旦孩子开口就会滔滔不绝,沛然莫之能御!不会觉得长,分着听的话,等到包本时还是容易串,而且感觉很长,相对来讲会困难一些。要相信孩子,他们不知道难不难,听着听着就喜欢了。一旦喜欢听了,学习能力就会增强,而且去哪儿都不想离开读经机,老师们开始的时候也要引导孩子随身带读经机 孩子的第一部经典要非常耐心地指导,养成好习惯以后,会非常省心,正音和调整语速节奏这样的工作量会减少很多初步实践心法信心很关键,否则容易着相。
三、三建议:
1.一方面看眼神,一方面可以通过检查,可以查读、查听读或者查背
2、自己尝试,成人虽不如孩子,但跟着音频听读一段实践会不同于看读感觉,如自己体会很深,信心倍增,则自然传感给学生。大学生成人初听读不适很正常,从某种意义上说,或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之情况,耐烦也是磨练心性,坚持一下,心慢慢静下来,课堂会呈现另一种气场。
3.此种无非在跟读指读中加大比例盲听读。并无太大出奇。耳根最利,熟诵后指读更轻松,听读指读交叉进行,并也充分发挥眼睛的效率。
四、仕谦学堂检查标准(草拟)
(一)包本
1.录像设备取相要求:画面端正居中,夫子相完整。
2.坐姿端正、坐椅子前二分之一、颔首挺胸、目光平视前方,炯炯有神、自信微笑。
3.包本时吐字清晰自然、标准普通话、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口型明确、文本流畅无误、语速适中、节奏稳、声音洪亮!
4.凡经老师的任何表情或动作提示进行更改的,均为提醒。错误记某页某处错,个别字吐字不清也要标记。
5.尽量成就孩子,包本尽量完美,在孩子包出自信,且文本流畅无误基础上,允许有小的瑕疵。
(二)日常检查
1、第一次查,听读60遍左右。 如果是背得比较艰难,但也可以背的情况,只要孩子卡了老师就提醒,这样的提醒直接记错误。 关于字音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孩子没有听清或者口音问题,我们做标记不记错,但如果是内容错,直接记错就可以了(如果以检查背诵为目的,检查期间不必正口音,因为正音会打断孩子思路,但要记错,便于后期给孩子正音)。
2、待孩子背得稍流畅一些,老师在检查时,孩子出现错误时,如果老师摇头就可以改的,可记一个T;卡的记一个K;串的记一个C。每次检查结束,不论是抽查个别章节,还是通本查,都在书上记录日期、遍数和错误量,TK太多可不统计,只统计错误,TK可数的可统一记一个数,再少可分着记多少T多少K。
3、第一次摸底可分期进行,全部完成以后统计总数、天数,老师在本子上轻轻记录下次检查的时间,让孩子做好准备。 备注: 老师的要求要严格,标准要统一,这样孩子就不容易懈怠,另外,老师的检查背后是监督、指导和管理,如果前一个老师差得太松,后一个老师查得又很严,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因为“退步”而受到惩戒,而且标准不统一也不容易发现问题,遍数天数的记录都可以调动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待查期间时不时抽查一下下,可以促进孩子们读得更用心,也更有动力。
附录一、关于“耳朵记忆”
重要的是要背诵,这样可以把所读的内容存入深层意识中,在日后某一天会在大脑里面突然打通一条通往深层记忆回路的通道,记忆的品质将得到改善,耳朵记忆训练能够帮助开发右脑,使人过耳不忘。给孩子反复读几遍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听到的内容。不断重复这总做法,就能够获得“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力(而不是“用眼睛来记忆”的记忆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力是“优质”记忆力。
有一种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叫“听觉记忆法”,就是不看教材,只是通过耳朵听来记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
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法是印度的传统。古代日本寺院里的小沙弥,也是靠听来记住讲经和和尚所说过的内容的,比如《般若心经》。 ——摘自七田真《超右脑照相记忆法》
附录二、教学指导
在读经的过程中,听是很重要的环节!既然重要,就要重视!
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引导,多听就能上道;大孩子就需要点心思,我们要引导他们静心凝神!
不能太随意了,用心和不用心差着很大功效!老师可以利而行之,拿我们的视频和效果给他们看。
另一方面,还要讲听的好处,听的必要性。
如果这个期间孩子一定要看书,也是可以的,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把他们引回来。我们学堂前期有些老师不笃定,孩子听得少,不用心,很快就进入自读阶段,最后还是语速快、错误百出,我还是让他们听,把他们的性子磨下来,口齿磨清楚,语速磨匀。等到下一部,孩子很自然就听进去了,效果很明显。
对于听,只要一部书听进去了,第二部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好!我经常跟孩子说: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爱上听!听开出来了,天下没有难读的书!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定要笃定,莫要心急,跟读经机肯定遍数少,而且降了语速,即便不跟读经机,遍数也是少的,但是用心读就质量好啊,效果会更好,所以大家一定要安心,要稳住哦!
附录三、素读
没有学到汉文的素读,那是时代的问题,我只能放弃,虽然感到十分可惜。但是,当我发现每天听诵经和汉文的素读也很接近时,便感到莫名地高兴,至少我学会了用耳朵阅读。
读到罗素的自传能如此感动,多少也是因为有着相同的经验吧!我读到罗素不断重复阅读《圣经》时非常感动,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因为完全不懂得经文的意思,感到很神秘,这样反而很好。 ※到我懂得感激过去能够通过素读到这些文章,中间竟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用耳朵阅读
当我阅读英国的世界级哲学家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自传时,发现一个有趣的说辞:用耳朵读。阅读者是他的夫人。用耳朵读的佛经时候住的农村,每个家庭都有做“晚课”,家长坐在佛坛前面,孩子们正襟危坐在两侧。听母亲诵经就像听音乐,听经变成很开心的事。日后我会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被外文吸引,回溯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曾经用十年学会用耳朵听经吧!简易可行 我对世事的看法是:“简易可行”为尚。尤其是属于生命的教育之事。此“简易可行”四字,初听虽似通俗无华,老生常谈。但不可小觑,它们是出 其文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三台读经机,一台放美乐,一台放中文经典,一台放外文经典,从早播到晚,从晚播到早。如每个房间都接上音箱,则不管他走到那个房间,七天就真的听了一百六十八遍,如不能每个房间都接音箱,只放在客厅,或提到房间。听到也好,没听到也好,至少听到了一半,八十四遍,也了不起。其实,只要家里有那经典的声音,那声音已在您的家中起作用了,不必要太认真计较到底听到没有。你安知道你没听到,孩子也没听到?你又安知道人只以耳朵在听吗?庄子不是曾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么?孩子愈小,其“气”愈通,您知道吗?孩子,不管是胎儿还是婴儿,同一段内容以耳,以心,以气,听了八十几一百多遍,大概就印象深刻,融入生命,种根于潜意识之中,虽是后天养成,可比宿慧,功同本得。何其“易知”?何其“易行”?何其“有亲”?何其“有功”?何其“可大”?何其“可久”?如此教育,谓之大方;如此教育,谓之大计;如此教育,谓之高瞻;如此教育,谓之远瞩。 又何必微调?何必测试呢?老师在教学过程孩子读书进度把握好!
能不能包本跟读书时间和遍数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如果这个期间懈怠了,或者质量不好,读得时间越长遍数越多,孩子越有挫败感!他们重复的错误越多,越不好改,是培养不出什么能力的。所以说孩子张不张嘴不是关键,是不是玩中学不是关键,有没有效率才是关键! 所以孩子在同一个阶段不能滞留太久,必须有突破,如果持续没有进步,就需要帮助了。
老师一定要细心,我们的跟踪和指导要有效。通过检查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孩子进度,对于进步不不明显或者状态不稳定的情况,我们就要想办法了,要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分析:是遍数不够?孩子能力的问题?习惯问题?还是怠惰了?是我们指导不到位,重难点突破不了?还是家长不笃定导致孩子心不安等等,分析好以后就要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想读好书的,只要我们劲儿使对了,孩子还是会进步很大的。不排除一些孩子能力稍差,他们背书会很慢,但是如果老师引导恰当,孩子会在读书质量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会有很大改善!心性得到开发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读经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它应该是充满光明和智慧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是温暖的,是自由的,是根的教育!我们做包本,但不能只是包本,我们用心做事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本身就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心性,才能启发孩子,引领他们成长。
日本学者关于听觉与背诵的讨论
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 关于记忆,还有另外一点未被人们所知。这就是比较起由视觉进行的记忆来说,通过听觉进行的记忆更为重要。 这一点我们从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在日本的初中和高中的学校里,采取的都是以通过视觉来记忆的以译读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法。 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张不开口说英语,学习效果之差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将学习方法改变成为以耳朵为主的学习法,就会使得学习的效果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们不仅可以轻松地听懂英语,而且还能轻松地说英语。 如果从耳朵大量地、高速地输入信息,就会使大脑的质量发生变化,使听、说的能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改变。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一本书介绍这样的英语学习法,所以现在这种学习方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给小孩子们不断重复听英语版的《泽子的一天》和《义夫的一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使孩子们的耳朵能够正确辨别出不同的音节,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与其让孩子们捧著书念,通过眼睛去记忆,不如不断地念图画书给他们听,还可以放CD给他们听。 不要以为孩子们会认字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念书,而不愿念书给他们听,要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 不同于以理解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筑波大学的加藤在10年前就出版了《天下天才》一书。 在这本书的“天才制造法’’的章节中,加藤教授写道,1991年3月1日,他在竹村健一的晚会上见到了索尼的创立者井深大先生,向他请教如何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井深大先生说:“那就是更多地背诵。死记硬背汉文,这可是以前我本人的经验。二战前日本诺贝尔级的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部都这样背过书。汤川秀树还在4岁时就开始背书。那时一般认为《老子》和《庄子》是不适宜少年背诵,所以背诵的都是《论语》和《孟子》。” 但是汤川在少年时就连《老子》、《庄子》也一起背诵了,而且还感觉到其中的乐趣。这就是后来使他在碰到量子力学时能够一下子就理解的原因所在。他说这是《老子》、《庄子》的力量。 加藤教授说:“这是正确的。二战后的教育原则发生了转变,认为‘要先记住简单的内容,而复杂的内容应该先理解’,理解以后再记忆’。这虽然是笛卡尔真理的认识,但却是成人化的方式。是将成人的思考方式强加给儿童。” 加藤教授很敏锐地发现了二战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在以理解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法的作用下,即使学了10年英语依然不能开口讲英语。只要改成以记忆为中心,就可以在半年里达到开口讲英语的目标。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记忆的重要作用吧。 以理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够改变大脑的质量,而以记忆为中心则会改变大脑的质量,改变理解的质量。如果想要提高理解力,只要从改变记忆力人手就可以。 最近,致知出版社出版了《人生力与命运》一书,是木田元先生与渡部升一先生的对话集。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有一节叫做《关于背诵的建议》。
木田先生出生于1928年,现为中央大学名誉教授,哲学家。渡部先生出生于1930年,上智大学名誉教授,广泛进行着评论、著书的工作。 在这一章节中,两位的谈话内容是这样的。
木田:可是最近大家连背诵也不愿意做了。都把背诵当成一种机械性的工作,认为背诵会对思考、理解,乃至创造力带来毒害。可是我认为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让我放言几句,我会断言,记忆应该比任何一件事都来得更重要,最开始就应该先学会背诵。
渡部:从没有集中精力背诵过的人是不会重视背诵的作用的。认为背诵会毒害教育,这种反教育的说法,是出现在学校争端之后,在教育方面引起了关于个性与创造性方面的争论。不问理由,先进行背诵。“背诵会毒害教育”这种看法认为这样做是对个性发展的背离,会摧毁创造力。
木田:恰恰相反。
渡部:确实是恰恰相反,特别是背诵这一点。可是人的大脑,并不会只是把背诵下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堆积在大脑中,一定会将这些内容作为一种材料,而创造力也正是从这其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将背诵的内容重新组合,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出创造性来。 我本人呢,就认为,教育把个性和创造力来当作目标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首先应该把背诵当成目标。在背诵的基础上,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即使不进行教育,才越可能使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来,发挥出来……
木田:我也这么认为。 当代的两位大学者一致强调背诵才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让他们不断重复记忆那些基础,直至完全记忆。完全记忆不会只停留在记忆的水平,还会改变儿童大脑的质量,改变儿童记忆的质量。 这样,原来还是难于学习的大脑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重复会培养大脑的完全记忆能力,而完全记忆又会引导出更优秀的大脑机能,从而引导出大脑优秀的创造力。 所以,即使6岁以后,只要通过对基础内容的重复,就可以改变大脑的素质。可以通过重复将原来是外在型意识作用下的大脑改变成为由潜意识作用的大脑。
天下皆知斯恶矣!读经是好事,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开发孩子不是好事,读书不是只有识字才可以,那么小就指读对孩子眼睛伤害很大的。别说孩子了,大人也是如此,如果只靠读字读经的话,大量读眼睛也是受不了的。
用听的方法会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孩子先听个六七成,再去看书就会非常轻松,即便看也不要只是看,一遍看一遍不看,效果会非常好,别看跟读经机,他们练的是记忆,后期孩子不是跟读,是背,他们会背了就在读经机前面背,读经机就是老师,一直在查背!我们不是不看书,是内容熟悉了整体看,这样子更有效。如果已经近视或斜视了建议去医院,普通的眼睛保健操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遍数不好说的,要看质量,我们不是以包本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问一问孩子的感受,如果没读透即便能包了也要继续读,最后孩子包本应该是非常轻松的,我们通过观察孩子的状态、读书效果和问孩子的感受来判断是否继续读。
有点望闻问切的意思,望就是看孩子状态和气质变化,闻就是听孩子读书背书的流畅度、吐字,节奏等等,问就是问孩子感受,切就是看读书效果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四、关于正音的补充:
孩子语速快会掩饰一切问题,基本听不出来错音,回给人感觉很流畅、很完美,让你不忍心再去挑孩子的毛病,但是以我的经验,想把孩子心性磨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找到自信,一定慢下来,认真纠,而且反复纠,哪怕有一点点模糊音都不行,这就是盲点,百分百处错!大孩子亦如是!孩子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脆弱,越纠越开心,越纠读得声越大,他自信了嘛!纠正发音纠正口齿是必须的过程,老师不仅传达的是标准也是态度,总要有个过程。家长老师不自信,不付出去做,那一定就难。包本难不难,难就不读了不背了,我们自己不自信,孩子就更不好改了。难道到英文的时候你也说我有口音,说的是广东英语?就不纠正口齿发音了,所以要看长远,要看大利,不走离目标总是遥远,走一步就离目标进一步。孩子到熟读成诵能不能张开嘴,喜欢读经。跟他的发音正确也是有。关键的一点的啊,他知道正确的发音是什么,他如果发的不准确,他是不自信的不爱张嘴的读书是不享受自己的读书过程呢,就像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不敢在众人面前唱歌儿一样,或者说讨厌自己的歌声。虽然有时候他听不出来,但他是心虚的啊啊,不自信的。所以这个过程必须要付出啊这一步。必须要付出必须要做。孩子读的准确呢,他真的是能够张开嘴啊,放出声音能够好好的享受读书了,享受自己的生。所以为什么我们频读呢,不仅耳根最利啊,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很轻松,然后熟读成诵呢,在只读。他眼睛呢,也会省一些。充分发挥的眼睛的。效力啊,如果演非常疲劳啊,又不能精准的去纸质,他呢,有些过程,有些家长就说不识字啊,如果说是充分应用眼睛语速适中,那孩子相对来说是四惠相对快一点。但是呢,我们读经孩子呀,以背书为为为最高啊,十字呢,是附带的。也不是也也是不着急的啊。那跟音频读就避免了老师带读的一些口音问题。读经音频播音员的声音相对来说是最标准。口齿最清晰,语速也速度适中,对中正平和的。所以输入的信息很关键啊,输入的好输出相对就会好。这一点呢,也是。那个重要的道理在里面滴啊,不仅读书效果好,而且呢,也帮助他的这个读书的过程,肚子更精准啊。
通读与分部分读
最好鼓励通本读,通本读。那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往往我们很多成人,用自己的一种思维,去判断孩子的学习的。规律啊,学习的天性。
这个往往就容易出现很多偏差,往往孩子读不读经,经喜欢不喜欢,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庭家长的问题。
其实孩子真正读经是没有难易之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通本听,通本读,是比较好的,要把一本书读透,要包本背诵。通本儿读对孩子的整体把握有好处,包括错误的减少,串错的减少是有好处的。
同时还有更大的一个益处,一本书,是不是越读越熟,是不是越读越薄。是不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会被越来越接近包本儿。那这个过程,是不是越来越轻松,到包本阶段本来就容易有起伏。如果你是分着读的,分部分好像都会背了,那合起来在包本儿这个阶段后期增加了难度。
你不能说我练的是中长跑我我跑一万米,我给他天天练的是两千里跑五回。那是达不到一个效果的,那你最终你要一下子跑一万米,你那个还是没有练出来的啊。所以说还是最好通本儿。
分着的,前期感觉很轻松,到最后本来就容易有起伏,有难度。我们怎么都是读,他也没有难易之分,反而这样,越读越薄,越读越轻松,越利于他包本儿的精准。有利于他保本儿,最后的心态的平稳,所以我们通读。 我们学堂一般都是通本听,通本读,同本背呀。
检查的时间呢,如果有限,你可以分几部分,把它通下来,检查那越到最后越是通本儿背的;
如果是业余读经班的,我建议开新书,分开包,跟通本包感觉完全不一样。即便都背下来了,加到一起也会串,而且那个长度孩子也不适应。他们会感觉特别长,很痛苦,如果要包也是可以的,先通本读,把书通薄了再说。
听经的必要性教学指导:
过程中,听是很重要的环节!既然重要,就要重视!
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引导,多听就能上道;
大孩子就需要点心思,我们要引导他们静心凝神!不能太随意了,用心和不用心差着很大功效!
一方面,老师可以利而行之,拿我们的视频和效果给他们看;另一方面,还要讲听得好处,听的必要性。
如果这个期间孩子一定要看书,也是可以的,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把他们引回来。
对于听,只要一部书听进去了,第二部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以后会越来越好!
我经常跟孩子说: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爱上听!听开出来了,天下没有难读的书!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定要笃定,莫要心急,跟读经机肯定遍数少,而且降了语速,即便不跟读经机,遍数也是少的,但是用心读就质量好啊,效果会更好,所以大家一定要安心,要稳住哦!
关于盲听的补充:
没有经过听音频练习的同学最好先跟读,跟上一段时间,視孩子的状态引导他们盲听,这是需要练习的,否则容易走神。
一般到孩子离开音频就觉得缺点什么或者睡觉都不安心的时候,盲听效果就好了。是不是盲听也不要太刻意,孩子状态好,读书效果好才是真的好。老师要跟踪到位,及时调整指导方案。
问答一
何老师早上好,我们现在有2至6岁的孩子12个,我们己带读《孟子》60遍了,现在我想用您学堂的教学方法实践。
答:一般情况下,来我们这以前读过的都不扎实,绘事后素。都换新书。您查查孩子们读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孩子能说上句接下局,或有大段能背的。如能背诵一些,可以读一遍,听读一遍。20遍通查背诵,把错标注在书上,并做统计以便下次统计之比较,看孩子的进步情况和读书状态。以把握孩子读书状况。尽其可能的老实大量!老师后记 我们不想说的太细,会用死。要会思考,总原则耳根最利,不会累,能熟读成诵后指读轻松,眼耳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学堂的场不一样,老师不一样,不能过死。过程监管检查要求到位,分清怠惰态度还是能力不够,前者敬告惩戒,查背是照妖镜。后者则多加指导和遍数。学堂的读经时间不一样,也就是是否老实大量纯读经,严格管理,严谨要求,家长是否笃定,学生素质等都不同,要用心法,还要有信心。刚尝试信心不足,心法心力不够,管理不严格,效果也不一样,也不能完全照班我们的做法。
问答二: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孩子放到一个班?
仕谦最初也是分班的,自读班有精进班和书院班,还有几个带读班,但很快带读班就取消了,只剩两个精进班和一个书院班。我们发现书院班没有老师都很好,但是精进班分多少老师都看不住,我想也许混起来人多了应该会好一些,结果试了几天的确效果很好,小孩子和爱动的孩子很快就被那个场化掉了,后来又分开了几天那些小孩子又总是动来动去,读不出感觉,于是我们彻底并成一个大班,最后人多了就把教室打通,大班模式一直到现在。如果将来需要分班,我还是会把大大小小的孩子分到一起,小孩子学大孩子,大孩子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互动,心思更纯。 王财贵教授 ABC:6岁孩子听读了几百遍英文还是不能读下来,怎么办?很简单,不要急,教育要合乎人性,要顺乎自然.请回忆一下孩子怎么学会讲汉语的?胎儿期就开始听了,出生一年才渐开口,经过一到两年发音才完整,而且只会讲些日常生活用语.算算看,每一句日常用语,他岂止听了两千遍?现在刚开始听英文,只听了两百遍,为何就要他开口?纵然六岁了,对语言的学习可以快些,但也不能快十倍.何况心理学和科学理论还认为愈长大语言的学习障碍愈多呢.所以,不要慌,再听下去,终有一天会开口的,等一开口了,就势如破竹了 但不要只听五句,平时用较大量时间整本听,较少量时间整篇听,更少量时间才集中在五句.因为语言能力是整体的,多听,虽不会背,敏感度的增强,即为将来的进步打下基础了 所以会愈学愈快,你不用担心,以后每五句都要听两百遍,能背三分之一本以后大概听五十遍就会了,二分之一本以后一二十遍就会了.背完一本,背第二本时,甚至平时整本听,自己就能看书自读了.总之,要做读经教育,最首要的条件是家长和老师对读经教育的信心,而信心是来自于对教育理论的了解,所谓对教育理论的了解,不是了解王财贵的教育理论,而是了解人性,了解自然之道.如果王理论不符人性,违悖自然,则不可从.如果合乎人性顺乎自然,则人人所见皆同,你当深信之,力行之.此信此行,不是信王财贵之理行王财贵之道,而是自信自行.必如此,方可谓懂得读经教育,方可真正实践读经教育.否则,都是愚信冥行盲修瞎练而已,疑问必定层出不穷,且将浅尝而止,不能持续也.故吾推广读经之第一要务就是唤起家长与老师的思考能力,我常说,近百年来中国人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尤其在教育上.当然,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思考,究其实,就是因为世界其它国家也不会思考,所以中国人学别人的结果,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但吾人先不管别人,我只知道人人原来都懂教育,中国人都懂,不一定要完全跟着外国走.我的意思是:至少在语文学习上,包括本国语文和外国语文,中国人是学着外国人的语文教育,尤其是美国人的,而把中国国民的语文能力,包括汉文及英文都教坏了--失败了--不是没有一点成就,但所得成效与所费工夫不成比例,即可谓之失败."(2011/03/20)王财贵教授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