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网友为要不要磕头拜年这件事情吵翻了天,一方面男儿女儿膝下都有黄金,自尊问题不愿妥协,另一方面这传统习俗已经延续多年,为此反抗就免不了遭受亲戚们一轮又一轮带刺儿的话语洗礼。
有些人会屈服,用一跪免去诸多争端
我家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叫我“拜年”。这个“拜年”就是得跪,不跪是便不诚心,是不感恩长辈们对你的关爱。
“扑通”一声,干脆利落的跪下,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难事儿了,即使跪下的那一会儿心中还是有些涟漪,但拿完红包就能拍拍土一边玩去儿。
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就此屈服,还有些人反抗,说什么也不愿丢下年轻人的自尊
一样的过年,一样的亲戚,一样的红包,我的妹妹却自初中后再没为此下跪过,亲戚们拐着弯子来暗示她,七嘴八舌的提点她,略带责怪的揶揄她,她都全然不听。
有时候亲戚们把妹妹逼急了,急得她直接翻脸,脾气大发到亲戚们讪讪的摸着鼻子说她开不起玩笑,以此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当然,红包还是照拿。
妹妹这一站,站了十多年,我这一跪,也就跪了十多年
12.3岁的时候,老师“尊敬长辈”的教诲,这让我对这种“下跪”洋洋得意,跪得更欢。
16.7岁时候,书上说“跪天跪地跪父母”,少年人的骄傲浮现,这种表扬反倒让人无所适从。
20岁的时候,教育影响不了我太多了,我这一跪却跪得越加顺其自然。
可这种“跪”的代价,不仅仅是年轻人“小小”的自尊了。
2
这两年,学前教育的专业很是热门。
热门到第一堂课,老师问到底有多少人是听从父母的意思的时候,三分之二的人举了手。
热门到大多数人浑浑噩噩的听课上课,按着规矩来确保自己能拿到最后的“教师资格证”。
还热门到有些乐感极差,多努力都很难及格的同学,难过到抑郁症退学。
呵,脆弱些许的先走了,坚强一点的就这样熬着,反正熬着熬着也就毕业了。
我在这段时间想了好些天,都没想明白,长大了还这么乖乖听话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小的时候,可以说是小孩越乖巧大人们带起来会越省力;青春期的时候,可以说少年们越听话,越有可能在高考中拿得比较高的分数,那么高考结束以后呢?
长辈仍旧坚持以主导者的方式来决定我们未来的路的行为还是好的吗?
知道明辉最终屈服于爸妈选择学医的时候,妹妹愤愤不平了好一阵。她用近乎刻薄的语气告诉我,明辉会被他爸妈毁掉,一定会。
妹妹一语成戳,大一刚过,明辉就退学了
“这一年里,我没有一天去上过课,把所有能挂的科都挂了”明辉和我们说这话的时候隐约带着的是报复成功后的得意和不知所措的迷茫。
可高三毕业的时候,明辉给我们展示他自己编写的一段程序时,他的眼睛 明明在发光。
3
明辉说他会再去复读高三的时候,我有些为他难过,妹妹反倒拍了拍明辉的肩旁对他恭喜。
我其实对他们之间这种相视一笑的默契很不理解,直到接到另一个朋友深夜打来的电话,她也学医。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哆哆嗦嗦,好半天才抖出一个“怕”字。
我想象着她缩在被窝里卷成一团一直哭的样子,为这个由连打针都不敢看到逼着自己做了解剖的姑娘心疼起来。
那是头一次,我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做主多么重要。也是那时,我才明白,明辉选定了一条路,坚定的走下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更多的人是像我,像她一样,只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做的事情,却不知道喜欢的事情是什么,那就只好继续被推着往前走下去。
佛系青年就这么火起来了,不喜欢也不反对,不逃课也不努力,就这样吧,得过且过,能混下去就好。
最后,
我想把我妈妈跟我说过的话也跟你们说说,我妈说“我当初能想到的你能去的最好的专业就是学前教育了”。
是的,父母是真的为我们好,只是他们知道的可能真没我们多。
我不是说我们一定要顶撞他们,而是希望,在一些人生大事上,比如填什么志愿,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等等,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得按照自己的意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