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知乎范儿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不怎么刷知乎,只是觉得这的确是个可以“问”的问题,所以就这么拟题了。
保持长久的动力并且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这应该是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但同时却又很难真正做到。这个问题应该拆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如何保持长久的前进动力,之后便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专心地把事情做好。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它的办法莫过于树立长远的目标,可以是梦想,可以是理想,甚至也可以是有点疯狂的野心,总之是自己真的非常想得到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的东西。但是,真正的难点其实在于后面那个问题,便是如何在这条实现长远目标的道路上心无旁骛,而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力图攻克的一个难题。在这个方面也有一点算不上经验的见解,也许将这些想法诉诸为实践会有那么一点半点的用处:
1.在长远目标的框架下确立若干小目标,并转化成实施计划
想得到的欲望往往是最鞭策人的,将大目标拆解,会发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也可以分为若干细小的部分,于是设立目标去实现它们。但目标只是指引,而计划才能真正铺垫道路,因此要善于规划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根据时间跨度的长短,计划可以有短期的,比如每天每个时段要做什么事;可以有中期的,比如这个学期、这一年要完成什么任务;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整个大学我要学到什么东西,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毕业后有怎样的一个去向。至于更细致的目标管理方法,需要遵循一个“SMART原则”,这项原则最早是在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当然自己百度一下也完全可以。
2.及时反思
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如果将“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当空的蓝天中翱翔,那么“反思”的猫头鹰就是在薄幕降临时悄然起飞。举这个故事正是要指明反思的重要性,就像白天和黑夜都是日月轮转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样,及时反思也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要素。于是当我们做一件事以及做完这件事后,常常想一想自己做事的方法对不对?是否保持专注?达到了什么效果?有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等等。深度反思中一定可以发现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及时对照
虽然我并不鼓励一味地去和别人比较,以争个高下,但是我依然觉得观察他人并对照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那些具备自己身上所不具备优点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借助这种方法来时刻提醒自己,要踏实努力,因为强者还在前面,你与他们还有差距。这种比照的对象不见得是自己身边的人,不相识但能够显现优点和做事方法的人都可以用来对照。不过也不宜对照过度,毕竟这只是一种叮嘱自己保持专注、提升自我的方法,最终的目的还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超过别人。
4.敢于自我抗争,让自己“痛苦”
一个人为什么会分心和懒惰?因为见异思迁和懒于行动往往能让身心得到麻痹的欢乐,相反要集中注意力并不断付出努力,这个过程常常是痛苦的,于是身心都会不自觉地抵触。因此要敢于抗争自己,让自己“痛苦”,就比如学年论文搁置了很久,一直还没动笔,也不想构思什么,这个时候就要逼自己去从事这件痛苦的事,而随着这件事的不断深入,原本痛苦的感觉会逐渐消解,直到化作平常态。
5.有豁出去的勇气
想太多其实是一件很耗时间也很容易让人不专注的事情,因为当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工作,却又总是反复地思考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原本用于做事的精力都会被这些多余的思考所蚕食。因此,当自己笃定要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去怀疑它的意义,要有豁出去的勇气,勇敢地一直做下去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加重要,即使到最后发现做这件事的结果与最初的目标仍然是有偏离的,但至少已经把它做成,这远远好过整天进行理论探讨的空想家。
目前能过总结出来的保持专注的方法就这五点吧,其实归根结底也就一句话:做实干家,而不是理论派;做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而不是悲情的空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