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于2017年8月11日《自学考试报》】
说到“乡音”,人们自然会想起故乡的方言。然而铭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乡音不止一种方言,而是包含了多种地方方言。我在这样的乡音中成长,乡音里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邻里乡亲相亲相爱的温情。
我的故乡坐落在群山深处,几座低矮的砖房交错在大山脚下。那时的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像脱缰的马儿冲出校门,奔向田野、河边、山坡,扑蝴蝶、捉蜻蜓、抓泥鳅、逮蚂蚱,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何时太阳偏西,红蜻蜓在晚霞中飞舞,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伴随着鸡鸣鹅叫,在父母的呼唤声中,我们一哄而散像归巢的燕子,又飞奔回家。
这里的人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一般不用抬头看,仅凭口音即可辨别是谁的家长在唤孩子。
大江是山西人,别看他爸爸长得五大三粗,声音却绵软柔和,还会唱歌和拉二胡。晚间纳凉时经常自拉自唱给大家唱几段山西的小曲,引得众人连声叫好。
大魏哥来自上海,听到“且味了”(吃饭了)的喊声都知道是唤他呢。有时我们聚到大魏哥家里,听他拉小提琴,虽不知道什么是D大调b小调,只觉得他拉琴的样子真是帅极了。
阿敏是苏州人,她妈妈一口吴侬软语谁也听不懂,但都爱听,犹如春风拂面、冬日暖阳般暖心舒欣。阿敏长得乖巧可人,活像大观园里“水葱儿似的美女”。
乐乐的父母来自天津,说话总带着“哏儿”,俏皮幽默,不管说什么我们都忍不住偷偷地笑。她妈妈做的炸糕格外好吃,还经常请我们去他家里品尝。
我们虽不是亲人,但亲如一家。哪家父母加班回来得晚,都会放心地让我们去其他家吃饭。我妈妈是医生,经常值夜班,早上我就去阿敏家,请她妈妈帮我编好辫子再去上学。家长们也时常聚在一起说笑,虽然各自操着不同的口音,但丝毫不影响沟通,你言我语,欢声笑语充满山区小屋,那别样的乡音化作春风细雨融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听着这样的乡音慢慢从垂髫到豆蔻,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离开故乡已三十年,每当听到路上有人用方言讲话,我都忍不住回头看一眼,似乎是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我真想再听听故乡那别样的乡音,找寻那份逝去的浓浓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