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河]
1.
《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
格里高尔的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完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在世界上多生存一天就多忍受一天的痛苦,他至临死前也摆脱不了一股无法抵御的异化力量的笼罩。
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人自然异化成了“非人”,成了身不由己的物(如甲虫等物),人成了物的“奴隶” 。
小说鲜明明地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的共同命运,即无法摆脱蒙受异化之苦的丧失自我的悲哀与寻找“自我”的徒劳挣扎。主人公异化的过程,异化的特点,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的独特的普遍现象,这是《变形记》包含的深层寓意。
《变形记》有趣的正是在于,表面上看,变形的当然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力改写的强烈苦恼与愤慨。在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面对家人的嫌弃与冷漠,他无力改写,只得承受。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作者所想表达的现实性意义被鲜明的揭示出来。
2.
格里高尔这样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及,尤其能让读者产生一种代入主角的情感,如果我也变成了一只甲虫是否也会面临这样冷漠悲惨的结局。
当今社会,也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很大很大的生活压力。但这原本也就是社会的规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如此。努力工作的人不就是为了利益,不然为了什么工作呢?难道仅仅是有一颗想奉献的心?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但绝大多数人学习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或者是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 。就如同格里高尔,变形前一直努力工作给家人生活条件,还想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学习。变成甲虫之后想的也一直都是家人要怎么办,要怎么维持生计呢。
格里高尔被家人发现变成一只甲虫的时候,家人就表现出了对他的厌恶和害怕,要把他关在他的房间里。一开始谁也不愿意进入那个房间,只有格里高尔的妹妹进入房间照顾他的饮食,打理他的房间,但妹妹见到他的样子仍然是害怕的,甚至怕得跑出房间。格里高尔只能把自己藏在沙发下面,用尽力气扯下毯子遮盖自己的身子好让妹妹无法看见他。从卡夫卡的文字中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小心翼翼的存活,让人感觉到无比的心酸。一开始我甚至想的是即使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虫子,他的家人也应该要依旧爱他照顾他,怎么可以那么过分地对待他,把他关进房间,甚至他的父亲还用苹果砸他,造成他的致命伤害。但深入思考又觉得,格里高尔已经异化成与父母和妹妹完全不同的种类,格里高尔已经完全不能给他的家庭带来利益,甚至拖累他的家庭。他们无法用语言沟通,他的家人慢慢地在意识中甚至要否认那只甲虫就是格里高尔。在那样的社会情况下,亲情的沦丧似乎又是故事必然的走向。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也是被利益捆绑,当我们与他人失去利益链接,谁又能保证自己的遭遇呢?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实的存在感压迫感,每个人都被现实压得只能粗暴地喘气。面对现实剩下深深的无能为力。即使最后故事的结局是所谓柳暗花明——格里高尔死后,家人终于摆脱了他,计划着离开这个地方,并且给妹妹寻一门亲事,过上新的生活。
而格里高尔,那个从始至终为家庭操心,变形后也对家人的对待没有一丝怨言还依旧为家人的生活担忧的格里高尔被时间的年轮慢慢碾过,化为尘埃,化为现实的牺牲品。
现实如此可怖。在现实社会中摸爬滚打之后保持初心的人又能有多少呢?或者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呢?遇到了让自己外形“变形”的事情,是否能保证自己内心的不变?这样的追问咄咄逼人,但这也正是卡夫卡文字给我的感受。
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控制的不过是一个自己。那么只祝愿即使在漆漆黑夜中行走,心中仍有自己的光,即使不足以照亮前路,至少照亮最初的步伐,最初的善意和最初的信念。别让现实轻易把我们“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