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孔子
2025年春节,寒假里陪女儿看了典籍里的中国的论语。央视大制作的纪录片绝对值得信赖,戏剧化+影视化”的形式代入感更强,让观众穿越时空走近圣人先贤,真得是让古老的典籍“活”起来。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看,女儿更是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看论语,谈论语的相关话题。也许是最初全家人其乐融融的观看情景让女儿有了温馨的记忆。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个引子,1个多小时的节目,将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或是图谱,但更详实的细节需要孩子慢慢去补充。
好书支持
悠同学从图书馆自主借回一本《孔子曰》,这本书可以说是女儿爱上孔子的加速器,连着读了两遍,还不让还书。索性下单给她买了一本,收到依然爱不释手,一读再读。女儿告诉我这本书文字有趣,插图好看,是最好的介绍孔子的书。
就在一遍一遍读孔子曰的过程中,孩子对孔子的热情越来越高,了解的细节越来越多。
后续为悠同学购买的《诸子百喵》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也深受孩子喜欢,被她评为关于孔子的好书第二名。
亲子讨论是阅读的延伸“是什么让你这么喜欢孔子的?”
“我喜欢孔子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主张。开始人们都很敬佩孔子,特地来拜访他,后来人们觉得他只知道‘礼’,是个书呆子,大家就笑话他,但孔子并没有把‘礼’扔下。因为他一直坚持,现在到今天我们才有'礼',要是他没有一直做,就不能传承下来,今天可能已经乱套了,还有什么彬彬有礼呀。他这种能把这个(信念)坚持的往下传,传承下去的这种精神令她很崇拜。我们应该把孔子子叫做‘礼’的种子。”
……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的唯一。妈妈,你说我长大后,会不会成为张子呢?”
“那就看你的努力了,加油吧!”
让历史文化走出书本
利用周末带悠同学去曲阜玩,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走近孔子。
在孔府孔庙,感受儒家在历史上的影响,体会历史的厚重;在尼山圣境,体验现代科技与儒家文化的完美融合;在孔子博物馆,领略了孔子伟大一生以及思想精华;在颜庙,参观孔子最爱弟子的故居,满足悠同学此行另一大心愿。曲阜之旅是娱乐与知识的双重收获,让孩子对书中文字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
在儒家圣人的指引下,悠同学围绕主题的阅读,初露端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