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告诉大家,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在读完之后想读第2遍的一本书。
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到排版,都是让人读起来特别舒服的一本书,整本书呢,一共是334页,每一页的内容很多,但是字数却不是那么多,从目录上可以看到他一共分了9个部分,但并不是从第1章开始,而从第0章开始,明章的标题叫做《困境》,而这个困境恰巧就是这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之根。而这本书的内容之根是什么呢?其实在俞敏洪的序里面,他用三句话就总结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接下来我会按照章节来复述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由于是自我复述类的笔记,可能对没有看过书的各位,没有太多帮助,所以大家如果往后读了100个字,觉得没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关掉这篇读书笔记了。
第1~第3章节(醒悟、现实、管理)
通过第0章的提出问题之后,李笑来用了三个章节由浅入深的告诉大家怎么样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啊,你可能要问是什么问题是吧?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时间管理和能力积累。
不得不说李笑来这个理科生,他有的时候那种思维方式和文科生还是完全不同的,他在第1章就提出了用大脑来控制大脑,这个听起来有一些白目,但是你细想一下,好像确实是可以做到又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这几个字你品一下,你细品。
然后他用了自己的案例来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的重要性,那个例子说的就是他小时候他的妈妈给他报名了一个,计算机编程班,这件事情当时的花费非常的少,但是对他之后的影响是多么大,还有一个例子是他大学学了统计学这件事情,他学统计学这个事情在他的多部著作里都有提及,也是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一个人能够以一件事情如此的自满,那么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可能统计学对人真的很有用~~
对于第1章的话,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人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已经无意识的接受了这件事情的大半。
第2章的开头呢,他用鲁迅的一句话作为引子,这句话是这样的: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接下来他用了几个小标题,其实就讲述了第2章主要内容,分别是速成绝无可能,交换才是硬道理,完美永远不存在,且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与时间做朋友。
这一章的大标题叫做现实,讲述的内容的方法多半用了引用例子来让大家更容易的接受,但其实我在这一章里的收获并不是太多,讲的都是一些你在其他地方能够看到的东西,
例如: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例如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例如连第3个例子我都懒得再举出来了~~~
第3章讲了什么呢?第3张大标题叫做管理,其实说的就是方法,而这个讲解和后面的第7章应用其实是有一定重复的,所以这里我就罗列一下他的观点,不做多余的评论。
1.要理解现状,然后剖析原因,然后才能正确的估算做一件事情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2.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
3.我们常常因为怕做不好,所以才迟迟不动。
4.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
5.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6.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也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向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
7.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等到困难的部分干脆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会自动消失。
8.把一件事情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配合复习+学习+复习的方法,能够让人做到,对时间心里有数。
这里插叙一下,他在第五小节并行串行里举了一个健身教练的例子,虽然他想说明的是,因他人的错误耽误自己的时间是非常不理性的,而和时间做朋友是一件理性的事情~~但我觉得他这个例子用的非常有时偏颇,因为在我看来,这例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如果这个教练没有那么高的能力,没有那么多人追捧他,他是很难做到坚持自己原则的,这也正应了第2章的标题----现实。
9.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观察到的是偏倚,感受到的是禁锢,体会到的是差距,意识到的是失望。
10.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恰恰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1.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长期目标,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理想这东西往往太遥远,以致我们总是看不清楚。
12.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13.在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14.列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行到底。
15.在工作当中,如果电话没有拨通,那么最好用手机给对方发一个信息,而拨通之前,最好准备好电子文本,以便确认。
16.我们并不能克服恐惧,我们能做的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习惯恐惧。
17.每一个子任务的验收都10分关键,因为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归于0,。
第4~第8章(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
其实从这一章开始呢,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复述扩展,还有深入剖析讲前三章的内容,就像我在前面说的,李笑来300页的文字,俞敏洪三句话就给概括了。
大家知不知道李小磊在德道上有一个专栏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所以在学习这个单元,李老师在章节之初就提出了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在这一章里我获得的最多最有用的信息是,现在的这个社会,引经据典如果用电影情节的话,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还有一点就是,螃蟹煮熟以后为什么会有青黑色变成虾红色,是因为虾红素受高温以后也不会被杀死~~~
还有一点我很在意:1980年托马斯·叟《学问于决策》里有这样一段~在茫茫而又无限的未知空间里,我们的知识只不过像其中的星球一样,而星球与星球之间的空隙,你那些星球本身不知道要大出多少倍~~~~~~这TM不是知识星球的来历吧?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处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是没想过要去的地方。
这上面这两句话大概是这一章中最经典的,可惜都是引用~~~
在第4章中,我比较讨厌的部分是他把自学能力,都过分的夸大了,又片面的把文学给贬低了,虽然剑走偏锋的观点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但我没有办法完全认同他所说的这个观点,同时我也觉得,写这本书时候的李笑来并不是最好的李笑来,这本书和财富自由之路相比,真的差了一个档次。
第五章节 思考
这里他先提出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任成本极高的社会,所以思考一件事情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权威的发言,更要谨慎思考,首先权威不一定正确,其次对正确的权威信息,很多人的理解并不正确,最后权威可能并不存在。
权威不是用来迷信的,而是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
走在错误的路上,时间越久效率越高,结果越可怕。
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个世界其实也有心,他会给你反馈。
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习惯性拒绝思考,2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而前者往往是由后者长期作用造成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章节叫做案例局限,他举了一个爱迪生的例子,其实例子倒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那个年代的爱迪生还没有那么多黑料被爆出来,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老实讲,爱迪生这个人真的对我没有什么说服力。
还有一个比较可笑的地方,就是他提到的态度,然后又从一个角度嘲讽了态度的重要性,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几年以后写的书里,又把态度这两个字,百般吹捧吧?
第六章节 交流
我个人觉得这第6章其实是非常值得考究的,因为它的调理非常的清晰,他讲了倾听的重要性,讲了说与不说的技巧,讲了复述的重要性,又讲了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这一张非常的短,但是,却是我认为非常非常实用的一个章节。
关于倾听这个部分,我觉得他表述的非常的准确,首先是讲述了走神的原因,然后又详细的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包括倾听之后由倾听,到思考再到质疑的这个重要过程,同时又做出警醒,告诉大家不要过早质疑,关键词是过早,如果过早质疑的话,反而会让大家忽略到后面合理性的叙述。
最好的倾听方法:就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一个是回顾,一个是预期。
最后总结一下吧,交流这个技能非常重要,无法速成,重在积累。
第七章节 应用
这一章非常长,又臭又长,而且和前面的第3章有很多重复,所以我就挑拣一些内容来叙述吧。
兴趣
无能会带来错觉,一件事情只有做好之后,才能够判定是否真的有兴趣,有些时候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重复一遍没有能力,把眼前的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所以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脚踏实地什么都来得实在。
痛苦
痛苦会被遗忘,而遗忘这件事情,是双刃剑,痛苦的成功了,那么遗忘痛苦就是件好事,痛苦的失败了,那么记入痛苦可能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比较
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大坑。但是“比较”无法回避,所以让我们努力积累,努力,成长吧。
运气
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尽管对生活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失望悲观。
有些事情尽量不要深究,尤其是,美好的事情。
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的话,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第八章节 应用
其实第8章节什么都没有讲,他只想告诉大家,越早醒悟越好。实在不行的话就捡简单的、手边儿的先来实践。
再简单点说就是四个字:干就完了。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一个小归纳,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