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少即是多

“双十一,一场属于便宜货的狂欢。参与狂欢的人包括:廉价商品,制造廉价商品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以廉价快抛为发展动力的浪费型社会。”

今天无意中读到新周刊关于双十一写的一篇文章。开头这么来一段,深深地刺到了我。我好似就是用这廉价商品并且不断制造廉价商品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地刺激别人买买买,和成千上万个人一起推动了这个浪费型社会。

今年双十一,花了16块钱。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越来越不愿意囤积东西,喜欢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想买书了就买个两本凑到包邮最多了,想买个东西了就马上买,哪怕距离双十一仅仅只有2天。京东亚马逊满200减100的活动压根没兴趣,因为事实证明它太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必然会买到基本鸡肋的书。今年买一堆几十上百的衣服,买来的衣服随随便便放置,拿出来都皱巴巴,到明年打开衣柜一件都不想穿。要么储藏着等待下次搬家,要么扔掉再买一堆衣服明年扔。结果就是身边没有一样珍惜之物。盲目追求新,追求更替,追求性价比,这种对物的使用和购买习惯,会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跟男友吵架不行就换,工作不顺就换,静不下心来做事情。

这种心得的得来还要归功于今年年中的搬家,其实我的东西在女生中算少的,奈何我还是嫌多。整理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从滨江搬过来几个月动都没动过,于是果断扔掉了。包括现在的房间里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用,但是就是没有去扔掉。可见人那么多年养成的对物的执念是多么深,要纠正过来不是一年一次两次就够了,而要不断的去训练,果断的放弃,离开不必要的东西。就像之前听过外国一个人每次兴趣郁闷了就把家里的鞋子全部擦一遍然后心情就好了一样,空间会影响心灵。在一个干净整洁,无一物无用处的房间里,心灵也会明澈很多。回家开门的一瞬间,也会有更多的喜悦。

有一本书叫《好物100》,是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和造型师伊藤正子一起写的,里面一篇篇文章都是一个人对自己某一个物件的理解。这些物件都是使用多年有感情的。感动我的,是它们对于物品的精心选择和选择之后的郑重对待,以及穿戴上这些物件之后自身的变化。一双高质量的手工皮鞋,不仅让人走路的人舒适挺拔,更给人庄重与自信。每天回家擦亮皮鞋,稳妥放置,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皆如此,人一定会不一样。这是我以后要学习并且持续锻炼的地方。

还有一个词,我想讲的,是自制。人与动物很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囤积——是一个我越来越讨厌的词语。这个词立马让我想到了超市的大妈,每次都买一堆大规格的东西回家,见到打折的两眼就放光,错过的回家一定后悔不要捶胸顿足。如果不遏制自己的冲动,我想我有一天一定必然肯定会变成其中一员。

其实,少就是多。少的物件,室内更加整洁,眼睛也清明很多,更多的珍惜爱护由心而生。朋友贵在知心,不在于多,更不在于是否每时陪伴。而珍惜物的人,一定懂得如何珍惜人。这一点不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学习的吗?那就从眼见之物开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你是一个念旧的人吗? 2.你会因为不舍得扔掉东西而囤积物品吗?...
    惜她阅读 15,953评论 1 101
  • 一年到头,是继续“恋旧”还是“断舍离”,今天就来做个决定吧。 人类面临有三个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
    菲乐阅读 9,361评论 4 28
  • 你是否常常会冲动购物?买回来的东西过几天就后悔了。家里总有穿不上的衣服和鞋子,或者囤积了很多纸巾和洗衣液,总觉得储...
    CJnie阅读 4,669评论 0 1
  • 一、什么是囤积症? 这篇文章来源于微信群一个朋友的问题:邻居的老奶奶看到超市促销就忍不住买买买,于是家里有了...
    韵儿_终身学习者阅读 6,528评论 0 3
  • 手工分享是【圣诞节】可以称霸幼儿园的圣诞花环,做法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可以试试做起来哦!分享自凯妈的手工作品!
    让爱不缺席_土豆阅读 3,1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