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视频:https://b23.tv/wrC3aI,分析了从1949年建国初期至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相关书籍《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国富论》《解构现代化》《八次危机》《去依附》《十次危机(八次危机的修订版,还未出版)》《文明的冲突》《枪、病菌、钢铁》。
我的感受:
原住民文化和非原住民文化差异的观点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是语言”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王德峰认为只要中国人的母语还在就不可能学成西方人。印度由于长期的被英国殖民,现在印度都是说英语的,当然它也没有发展好工业化,印度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在国际谈判中获得政治独立主权的同时是以失去的经济独立主权作为代价的,大量的工业化资本价值被跨国公司剥夺,比如早期的“东印度公司”。有意思的是我们将英文“Fammer”翻译为“农民”一直都是不准确的,Fammer在英语中农场主的意思和中国的农民不是一回事,这就是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制度是派生的,它是结果而不是根本原因,这在某些问题上是一种不错的思考方向。从1949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各种体制制度它可能也是在当时的全球格局下的产物,也提到的文化的作用,是一种文化差异化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照搬西方的文化教科书来批判都是体制问题。为什么有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二战结束之后形成了美苏两大寡头,世界经济围绕两个超级大国进入冷战时期,随着苏联解体,撤销了对中国的投资,美国也对中国实施冷战。中国的工业化也还没发展起来,城市的知识分子大量失业,同时又需要进入工业化发展综合国力,那就只能上山下乡去完成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战略,都是为了消耗资产过剩,发展经济。随着2021年十四五国家战略计划提出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战略,中国有没有可能跟美国一样若干年后在中国也会出现超级大的农场?温铁军认为不会,因为美国不是原住民文化,原住民不到总人口的5%,而中国都是原住民,原住民是拥有土地主权的,美国大型农场的农场主都不是原住民,农场里的worker大量都是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的劳动力。如果中国出现大型的农场,必然全部机械化作业,中国的农民应该去干什么?作为一个原住民的农民没了自己的土地主权?都去城市工地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现在随着城市工业、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产业第一大国,产业资产严重过剩,由城镇化战略已经转向逆城镇化,乡村振兴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那么未来的农村会是怎样的?可能是日本农村现在的样子,日本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 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本人总结为“新国家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推行新政举国发展国内产业,二战后也是通过举国发展工业产业,通过二战的胜利果实建立的军事霸权主义,举国家之力发展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名副其实的国家资本主义,所谓的市场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实施的一种工具。国家资本主义是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英国脱欧也是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在中国政府的干预下通过政府注资,才救了香港,同时发行大量的国债援助亚洲金融危机,否则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农、工、建、交四大行也是国家资本不可能破产,除非国家破产。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信用,国家的信用是建立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实力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