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那个穿白大褂的阿姨是“坏人”
放学,幼儿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儿子一眼就找准了我所站的位置,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来,小心翼翼地撸起左边的衣袖,指着微微红肿的针眼:“妈妈,你看!刚刚体检打针了,还抽血了。”然后,又从右掌心里魔法似的拿出一颗糖果炫耀着“这是老师给我的奖励。”
从儿子的举止言行里,我得出一个答案:今天的体检他没有哭,而且在抽血的环节也没有抵触情绪。于是再次将儿子拥入怀中夸赞道:“宝宝,真勇敢,妈妈觉得你长大了,这才是男子汉!”
话锋回转到前一次的入园体检,岂止是一个糖果就能哄骗解决的事。“妈妈,我不去,我不要,那个穿白大褂的阿姨是坏人.....”儿子哭嚷着躺在地上怎么也拉不起来。
我连哄带骗的拿出儿子心爱的挖土机,念念不忘的动画片,爱吃的巧克力饼干,都以无奈的结局收场。最后在护士的极力不耐烦下,我接受了两个护士的帮助强力施压,三个人一起才将这个丁点儿大的小屁孩搞定。从此,走到医院的门口,儿子便会扭头就跑,那个穿白大褂的阿姨是坏人!
可见团队效仿意识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三岁入园的原因。当孩子看到其他同学都在排队勇敢地接受体检时,他会感受到自己与他们是一个团体,这是大家都要勇敢面对的事情,从而少了戒备心。
所以我不建议男孩比女孩晚上学,当孩子心理条件成熟,能够接受上幼儿园,并且可以独自与人交流,就应该让孩子走入社会,适应团体,培养独立性,锻炼社交和语言能力。
—02—你别老像个贼样跟着我
周一的早晨,儿子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妈妈,我要去上学了。可是,我自己去可以吗?”
“呃,为什么呢?”
“因为波仔,他不要妈妈送。我长大了,我也不要你送。”
对于儿子突如其来的要求,我觉得这暂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妈妈送你到一楼,你自己去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电梯口他迅速地按了下的箭头,又习惯性的按了一楼。
刚走出一楼的电梯,儿子挥动着手,示意妈妈拜拜,随后飞奔了出去。我不放心,像个贼似的蹑手蹑脚尾随其后。
儿子猛地回头气愤的说,“你别老跟着我啊,我可以自己上学”。
我暗自发笑,这毛孩子,还真长本事了。回想上个学期的入园经历,“妈妈,你别走!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我不要睡觉!妈妈,我不要吃饭”每天都要上演的生离死别,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好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不送了。”目送着儿子入园向保安叔叔打招呼,越过操场,径直朝自己的教室走去,我平静的松了口气离开了。
从此,我们家多了一个独立上学的三岁半小孩,每天脸上洋溢着两个大写的“自信”。庆幸的是,儿子的幼儿园不远,就在我们所生活的小区。
经过这件事,我在想,是不是自己带得太娇气?其实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多让他出去交交朋友,也是我们爱一种方式。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任,不是任由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说这也是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能让孩子既能感觉到你的爱,也能知道你的要求。
—03—快乐的小厨男
“宝宝,妈妈今天生病了,不想做饭,我们叫外卖吧!”
儿子懂事的说:“妈妈,那我来做给你吃。”
说着就有模有样的挽起袖子,利索地搬了把小凳子,打开冰箱望了望。“妈妈,那我们吃西红柿鸡蛋面吧。”
儿子一直对做饭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每次做饭的时候都会探着个小脑袋问:“妈妈,你做的什么菜,我们一起做饭可以吗?”
为了避免他添乱,我都会一通大道理劝他不要做危险的事情。可儿子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因为你的安全教育而减少,反而更加的渴望尝试。他会站在旁边不停地问,“妈妈,你放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放油?为什么要放生抽?这个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调小火?...”每熟一道菜,他会迫不及待的试下菜,连连赞道:“嗯,有道提高啊”爸爸也笑侃儿子这是长大要当厨师的节奏。
之后,每次的晚餐时间,儿子会主动的搬个小凳子站在灶台前,我耐心的给他讲解每一道菜的加工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原因,煤气灶的安全使用流程,及炒菜途中要避免油溅,锅烫,火烧等危险事情发生。偶尔也会丢给他把铲子,几个鸡蛋,一包面条,让他体验下当厨师的快感。儿子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津津有味地大喊自己会做饭了。
当看着儿子把那碗西红柿鸡蛋面煮得有香有色时,我想自己的做法兴许是对的。每个孩子对世界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灌输安全知识的同时,那么适当的陪着孩子来满足一下好奇心吧。对孩子的成长未尝不是一种帮助呢!
—04—我在原地等你
夜晚,热闹非凡的广场上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如同往常一样,儿子骑着自行车,我在后面小跑追着。我气喘吁吁的停下来,想欣赏下大妈们跳广场舞。
“妈妈,你去跳舞吧。”儿子突然提议。
“那你和我一起去跳吧!”我回答。
“是你去跳,我继续骑自行车绕圈子,等会我在原地等你。”儿子信心十足的答道。
我极其不放心,望了下黑漆漆小区和拥挤的人群说:“现在天好黑,人也很多,万一走丢了妈妈就找不到你了。”
“妈妈,我保证不会走丢,我等下在原地等你。”说完径直往前骑去。想到去年的一个夜晚,儿子因为骑自行车走丢的事件,我还是决定偷偷地跟随其后。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避过在马路上横串的小孩,又在健身器材处紧急刹车躲过了正冲过来的溜溜车,紧接着又停下车礼让了并排走来的三五个行人,最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四处张望,当没有发现人的时候,他静静地停在原地没有丝毫慌乱。
我高高的给儿子竖了个大拇指,这是三年多来儿子的第一次单独黑夜行动,不禁地让我有些撼动。原来每天在超市、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合唐僧般的碎碎念还是起了作用,即使孩子表面看着没有听,但却潜移默化在心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准则。
一直盼望着孩子快快长大,原来成长的速度就是这般让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