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东 小菊
《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话:“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则之以细,观化远矣。
这是《吕氏春秋》记载中的关于孔子教育弟子的两个故事。子贡是大商人,很有钱财。有一次到国外,以重金赎回在国外为奴隶的鲁国人。按当时鲁国规定,凡是赎回在外为奴的鲁国人,可以到官府报销赎金,但子贡却谢绝报销,国人皆赞赏子贡品格高尚。孔子听说后却大骂子贡,说子贡犯了一个大错误,大家都觉奇怪,赎人又不要赎金,这不是很合乎仁义之道吗?但孔子指出,子贡太自私了,你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却断绝了鲁国人赎奴回国的这条路。你没有要钱,将来别人看到在国外为奴的鲁国人,本想赎回来,又想,我赎奴回去如果去官府报销,别人就会说,以前某某人赎奴不报销,你去报销,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赎人了。
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受孔子言传身教更多。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儿溺水,子路救了小孩儿,小孩儿的家长很感激,就送了子路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也欣然接受。有人就指责子路不义不仁,但孔子知道后却大加赞赏,说:“做得好,从此便会有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