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约着去余荫山房,说是那里挺不错,况且天气又非常的好,于是就一起去走走看看。
这里曾经是清代一位举人叫邬彬的私家花园,整座园林其实不大,但布局精致巧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主题,但又能融成一体。
我对中国传统园林的领悟还是远远不够,走在里面也只会去看看哪里好看,然后就囫囵吞枣的过了。我们参照着地图逛了一大半的时候,刚好遇到了工作人员在解说,于是就跟着她再逛回去。
向导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许多在我之前看过的东西,原来都是园主人当时特别精心设计的,而我只是抱着浅尝辄止的心态来这里,差点就错过了这杰作。
中国的园林相比西式的设计,更多的应该是在内涵上,它比较含蓄,不会一下子就表达出来,让你一眼明了。西式我就觉得设计师是想直接去表达他的想法。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文化不同而已,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喜好。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说要给自己住的地方进行设计的话,我应该会倾向于西方的设计,因为我还是喜欢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够简单明了;但如果说参观建筑的话,现在我就会更喜欢传统中式的建筑了,当然前提是这些是真正老祖宗留下来的。在里面逛上大半天,去慢慢体会了解这座建筑的内涵,其实也是在了解园主人的修养、品性。
所以文物建筑真的是要好好地保护下来,漫步于这种地方会让自己去幻想以前的人在这地方里的活动。就像自己穿越到了古代,然后在一旁看着他们的日常,这是现代建筑所不能给予我们的。另外相对于博物馆,虽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祖先们留下的瑰宝,但毕竟隔着橱窗,还是感觉着有那么一层距离。只有这种建筑,即使我没去触摸它,但能置身于其中已经非常不错了。
现在的人是很浮躁的,我在余荫山房里的一个感悟就是以前的人时间真多,能够去精雕细琢一个东西,往里面注入自己的技艺,自己的思想。这种耐心、冷静之类的在以前很平常,但现在却越来越稀缺了,也不难看出像马云也要去学太极了,其实是要去寻求一种平衡。
我们现在推敲或是思考可能越来越流于表面了,不愿再去过多地深入一些,而那些稍微在某方面深入思考的人,我们可能就会觉得他非常专业了。但其实在他上面有更多的专业的人,只是他们不想发表言论而已,让自己慢下来,专心地读书,学习和领悟,自己也是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