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小孩在准备小升初,近日来一直忙的不可开交,找各种途径,又处处碰壁。作为一个小升初的过来人,看着这些年在公办化政策的压迫下畸形发展的小升初,不禁有所感慨。
从政策本身来说,这无异于过河拆桥,而且拆的还为时过早了一些。早些时候推行民办学校,进行小升初选拔,是利用竞争促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有了学校间的竞争,从而激发学校发展的动力,改变教育者的铁饭碗背后随意散漫的工作态度。竞争就会产生差距,因此在带来了良性循环的同时,也带来了恶性循环。好的学校越来越好,而差的学校越来越差。因此,为了减弱这种差距,又提出了公办化。但是,这个政策在当下真的是利益最大化的吗?其实不然。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好学校的优势大幅度的削弱,鱼龙混杂的学习环境给学校的管理、教学上带来了诸多麻烦。另一方面原来资源差的学校,也没办法提供应有的资源培育资质好的学生。在当下实行这种政策其实是对想学习、资质好的学生的一种不公。在这样的政策下,他们在学校无法得到应有的培育,从而被埋没在人群中。而家长们为了将自己的孩子从人群中高举,不得不在课外班上砸钱。其实这是因为我市基础教育评均水平尚未得到质的提高,拆桥拆的有些过早了。
而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来说,这其实是对公平的误解,有一种消除竞争的绝对平均主义倾向。让学生把命运交给随机滚动的数字就真的是公平了吗?努力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懒惰的人可能坐享其成。除此之外,这其实还违背了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首先,尽管现在总是说没有笨的人,但是人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在学习的路上用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而限制走得快的人,就好比伤仲永,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希望靠着优良外界医院催促走得慢的人,就好比揠苗助长,没有什么实质效果。学得好的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培养,是不公的;学的慢的强制他在更好的学校里,面对额外的压力,也是不公的。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在补习热的现状呢?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首先,学习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一个孩子的学习好与不好不在于背了多少古诗,会算多难的数学题,而在于对知识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学习能力。其次,不存在所谓赢在起跑线上。与我本身而言,走到现在,我认为在童年时期让我受益最大的不是背诵难以理解的弟子规三字经,而是遍观大千世界,丰富经历,开阔眼界。儿童时期起步早并不代表着人生的胜利,反而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的人。而没有相应的眼界胸怀,不懂如何做人,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中自立的,更谈不上成功。
因而,小升初限考,初中公办化政策带来的利益并达不到人们的预期。希望在以后,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能够有更优良的机制,完善我市基础教育,给孩子们美好童年,也给孩子们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