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雨
很多事当时不懂,事后回过神突然就明白了
今天签了正式合同,意味着我三个月的实习期满。回顾三个月前,稀里糊涂且心有不甘的我就这样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开始工作的那一个月里,正是盛夏,除了茂密的绿植,逃不掉的还有夏日的炎炎酷暑。这工作算是跟我的专业搭不上边,基本上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行业的基础知识,一边师父带我外出学习实际操作。刚开始的我对工作始终有点排斥,提不起兴趣,心情也很浮躁,一心想着换一份别的工作。所以有问题我也不会主动去问,在公司也表现的不太积极,给活我就做,不给我就自己躲着干自己的事。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开始始终也没怎么融入到公司,直至现在我还是觉得有距离感。
或许是我这“低调”的表现反而被师父和其他同事误认为踏实肯干,于是经常会主动的教授我各种知识,让我一点点接触新的工作,犯了错误也会及时通知我并告诉我错误的根源。就这样我被“逼”的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当然也得到了师父和同事们的认可,或许是因为业务熟悉后工作量的增加,让我渐渐少了心思去想别的事情,每天到公司除了完成当天的工作,就是在想明天的工作。
就这样我迎来了实习期的第三个月,这一个月里,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开始主动问师父需要完成哪些工作,这放在一个月前我想可能是痴人说梦。犯得错误当然也有,但越来越少,给我的工作越来越多,但完成的越来越好。从最开始的排斥心理,到现在积极饱满的工作状态,用了三个月,也是不知不觉的三个月。
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每个月都会跟我的朋友琪琪约一次,吃饭的同时我们会互相倾诉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心态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规划。有趣的是,我俩都是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和排斥的心理慢慢转化到现在开始享受工作,心情愉快的工作。总结后得出,应该跟我俩的性格有关,我俩都是藏不住事的人,心情好坏都写在脸上,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会记心里,可能工作有什么不顺心的时候,一顿饭的工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正所谓少说话,多做事。
何为少说话,多做事?那我就絮叨絮叨这关于“嘴”的学问了。刚入职场的我们,作为公司所谓的白纸,相比那些老员工来说什么都不会,可能你运气好,像我,有一个愿意带我的师父,这个你可得谢天谢地了。当然这是外部因素,最主要的还是靠你这张嘴怎么说,会不会说。
最开始你都不会,所以你要不耻下问,但是不要问一些百度都能够搜到答案的没头脑的问题,这样你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你想问问题前,你得想清楚你是否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找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实在没搞懂,再去问。这样不仅你会更深刻,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你根本没有努力,一点水准都没有。
当你慢慢度过小白这段时间后,可能就要到慢慢一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阶段。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说不会,而是说我尽量。因为你说不会可能你是真的不会,还没有准备好,但别人可能以为你在拒绝。其次你说不会也会让别人觉得你的能力不够,都工作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是不会,难免让人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而当你说你尽量的时候,首先你肯定会努力的完成好这份工作,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第二,即使你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别人也会以新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并指出相应的问题,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工作,那就是更好的事情了。
比如我,工作两个月之后,师父让我独立去完成一个项目,我并没有因为怕完成不好而拒绝,而是说好,我尽量完成好。虽然在工作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我自己会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师父和同事也都很积极的协助我,最后我顺利完成了任务,他们也并没有因为我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而责怪我,反而最后还夸我干的不错,有点小骄傲了哈哈。
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个体,我也不例外。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我就处理的不够恰当,虽不至于跟同事们发生过矛盾。总是觉得跟他们还是有距离感,可能一方面是年龄差距,他们30出头,80后,我20出头,90后。在观念和想法上都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喜欢抽烟打牌,我喜欢看书打点游戏。他们休息时谈论的是车和房,我休息时谈论的是理想和远方。他们喜欢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我喜欢写写故事,看看电影。
最后分享一个美好的瞬间,上个星期天早上我出去买早点,在等餐的过程中进来一位刚睡醒还穿着睡衣的小女孩问站在我后面她的爸爸:爸爸,你说我左手的百变小樱好看还是我右手的月光少女水冰月好看呀?爸爸满脸宠溺的回答说:都好看,但都没宝贝女儿好看呀,我们去洗洗口然后过早好不好呀。然后左手抱着女儿,右手提着早餐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