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9 “驱魔”之反向传播大法引出了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的引擎,并在最后窥探了它的全貌。本篇将详细的讨论反向传播各方面的细节。尽管它被TensorFlow封装的很好,但仍强烈建议把它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功,理解并掌握它,回报巨大。
《Neural Network and Deep Learning》的作者Nielsen写道:
It actually gives us detailed insights into how changing the weights and biases changes the overall behaviour of the network. That's well worth studying in detail.
实际上它(反向传播算法)给了我们更加细致的洞察:如何通过改变权重和偏置来改变网络的整体行为。非常值得深入的学习。
好在这里面最困难的——推导反向传播四大公式,也并非看上去那么难:keep calm and use chain rule(链式求导法则)。
先说前馈
为了能说清楚“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得先从“前馈”(Feedforward)说起。
到目前为止讨论的神经网络,都是以上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其中没有回路。也就是说网络中的信息总是从输入层向输出层传播,不存在反馈(Feedback)。这样的网络就是前馈神经网络。
对于前馈神经网络,当确定了网络的层数,每层神经元的个数,以及神经元的激活函数,那么给定输入,通过“层层前馈”就能计算输出。用ajl来表示第l层中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那么输出的表达式为:
上式是l层第j个单个神经元的输出表达式,如果用矩阵来表示某一层所有神经元的输出的话,形式会更加的简单和优美:
上式表示了l层神经元的输出与输入(也就是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上式的矩阵操作看的更加清晰,仍用之前的3层感知器网络举例。
简单回顾下矩阵的乘法的行列约束:Alm·Bmn=Cln,即一个l行m列的矩阵A与一个m行n列的矩阵B相乘,那么结果矩阵C是l行n列。
套用al的公式,计算a2(第二层输出):
等价的微观视角:
有了前馈表达式,就可以计算出网络各层的输出al,乃至最终的输出aL(L代表网络的总层数)。这样,当前模型的损失也能计算出来了,仍以均方误差(MSE)作为损失函数:
用aL(x)代替下式中的output(x),有:
其中对于单个独立样本Cx来说,有:
从上式的形式上来看,也可以把损失Cx看成神经网络输出aL的函数。
什么在反向传播?
前面介绍了信息的前馈,也明说了信息没有“反向回馈”。那么当我们在说反向传播时,我们在说什么?
答案是“神经元的误差”,“误差”在反向传播。
为了能从形式上看到这个“误差”,对于第l层的第j个神经元,定义神经元误差:
它是一个纯粹的形式定义,表达式的含义是:某个神经元的误差是损失函数C对于该神经元加权输入z的偏导数,其中加权输入z就是神经元激活函数的输入:
之所以说误差会沿着网络反方向传播,主要基于对反向传播第2个公式的(BP2)的观察和理解。BP2显示:被定义为神经元误差的δl,是由比它更靠近输出层神经元的误差δl+1决定的:
基于这个数学形式,可以非常清晰和形象的看到“误差”的确是在反方向传播。
再次列出反向传播4大公式:
此时回看BP1,就会意识到BP1与BP2配合之强大了:只要通过BP1计算出输出层的δL,那么就可以通过BP2“层层反传”,计算出任意一层的δl。而损失函数C对于任意层中的wl和bl偏导数也就可以通过BP3和BP4得到了。
推导前的两个准备
Hadamard乘积
在BP1与BP2中都用到了一个符号“⊙”,它连接两个矩阵完全相同的矩阵,表示Hadamard(哈达玛)乘积。它的运算规则非常的简单(仅次于矩阵加减法),就是两矩阵的对应元素相乘。一个例子:
链式求导法则
BP1推导
BP1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分量表达式,对其进行推导。
对δjl的定义,运用链式求导法则:
只有当k=j时,ak=jL才与zjL有关系(ajL = σ(zjL))。k≠j时,∂akL/∂zjL就消失了:
因为ajL = σ(zjL),上式中∂ajL/∂zjL可以写为σ'(zjL),即推导出BP1:
BP1给出了计算δjl的方法,计算起来比看上去要简单的多。把δjl的计算拆分成左右两个部分:∂C/∂ajL和σ'(zjL)。
如果我们使用均方差作为损失函数C,那么单个样本的情况下有:
所以∂C/∂ajL = (aj - yj)。
如果σ是sigmoid函数,有σ'(x) = σ(x) * (1 - σ(x))(可自行证明)。那么σ'(zjL) = σ(zjL) * (1 - σ(zjL)),其中zjL是通过前馈计算获得的。
BP2推导
对BP2的分量表达式进行推导:
BP2会稍微复杂一点。要想办法将δkl+1 = ∂C/∂zkl+1引入,仍然应用链式求导法则:
为了求∂zkl+1/∂zjl,根据定义有:
计算∂zkl+1/∂zjl,得到
再将上式代回[推导BP2:1],即推导出BP2:
BP3推导
BP3是求取损失C对于偏置b的偏导数,性质非常好,居然就是δjl本身:
利用链式求导法则,引入∂C/∂zjl:
因为有:
即推出BP3:
BP4推导
BP4是求取损失C对于偏置w的偏导数:
利用链式求导法则,引入∂C/∂zjl:
即推出BP4:
如果没有反向传播算法
之前提到,由于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过多,通过解偏导数方程来得到梯度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反向传播算法被应用之前,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吗?答案是有的,利用导数的定义即可:
wj表示第j个权重,对于wj上一个非常小的增量,通过网络的层层传递,最终会导致的损失函数的变化。在上式中,对wj求导,可以近似成等式右边的形式。对于偏置求导也是同理。
这个算法并不复杂,易懂易实现。看似比反向传播四大公式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算下计算量的帐,就不那么美好了。假设整个网络中有30000个权重(现实中非常小巧的网络),那么对于每一个样本,要得到“损失”对所有30000个参数的偏导,就要进行30001次前向传播计算(多出的1次零头是求初始的C(w))。这是因为对每个权重求偏导,都需要获得当前的“损失”,而“损失”是由网络最后一层输出决定的。
对于海量的训练样本,以及现实中更加庞大的网络结构,计算量就是天文数字了。
反观反向传播算法,尽管其公式刚开始看上去有些凌乱(其实看久了是十分具有美感的),但是对于每一个样本,一趟前向传播,再加一趟反向传播,30000个权重就可以全部计算出来了。这才让大规模的网络训练具有了现实意义。
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C BY-NC-ND 3.0 CN)
转载请注明:作者黑猿大叔(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