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注圈与影响圈6
【R阅读拆页】
(What)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Why)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How)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
What:
近一个月来,我女朋友几乎每天下班一回到家都会跟我说“这工作干不下去了,想辞职。”我问她原因,她细数了公司制度的不完善,个别领导的管理方式有问题,员工的工作态度很懈怠等等,工作很难开展,做这份工作人累心更累。听完我也能理解她,就跟她说“只要你自己想清楚,我觉得辞职也OK”。
直到这周,她回家跟之前的同学们聚了一聚聊了聊,回来后就豁然开朗了,之前纠结的问题也不再纠结了。回来她跟我说“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离职了,这份工作其实挺好的,很多问题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就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历练一下吧。”
Why:
我很惊讶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她说自己原来花太多时间在制度、领导这些自己根本不可控的事情上了,那种无力感让她觉得工作没有价值,消耗了太多心力。每天负能量爆棚,工作就更加做不好了。
How:
现在她尝试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上,不去在意外界的各种负面的声音,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能坦然接受。
通过把注意力焦点由“关注圈”转换到“影响圈”,她改变了一直想要离职的状态,让工作回到了正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今年8月,我从事保险代理人工作的首月。跟我一起进新人训练班的很多同学,刚开始一两周也都没有开单,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竞争压力,但训练营过半,第三第四周的时候,50%以上的同学都已经出单了,而且有的人业绩相当不错。每天培训结束的时候,都会有最新的业绩播报,每当看到别人的业绩蹭蹭蹭往上涨,自己的业绩还是挂蛋,没有什么进展,就很焦虑。
我去找业绩前三个几个同学去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和客户去聊的。结果发现他们都在原来行业就囤积了非常多的客户资源,出单对他们来说非常轻松,他们都列了几十个之后要去签单的客户。听完我就觉得这个真的没法比,他们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随着班里开单的人越来越多,我内心自我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你阅历没人家丰富,工作经验没人家多,人脉没人家广,你怎么可能做的好呢?”当我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业绩状况时,对自己全是不满和职责,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这种心态非常糟糕,一度让我拓客和展业的步伐停滞。最终是我主管看出了我的状态不对,不断地帮助我疏导,才帮助我走出负面的恶性循环,调整回状态。
反思失败的原因:
1. 把关注点放在了其他人的业绩上,而不是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业绩
2. 把公司的同事们视作竞争对手而不是能帮助我的事业伙伴,错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反思失败的行动:
当时内心的焦虑没有趁早和自己的主管沟通,在内心积压了很久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周五晚上,抽2小时梳理5-10件焦虑的事情,翻转思路。
行动:
1. 空出这周五晚上9点-11点2小时时间
2. 拿出一张白纸,用笔写下5-10件目前焦虑的事情
3. 在对应的事情后写出焦虑的原因
4. 写出原因背后对应的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5. “关注圈”事件翻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