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7)
回家已经三日,加上在校期间卧床的时间,这次感冒的后遗症持续时间颇久,到现在牙龈还是红肿状态。让我这个年不能大口吃肉,只得大口喝粥。不过生病和写作很搭调,这样便不至于无病呻吟,而是有病呻吟了。
提起笔想了很久,写什么主题呢?前思后虑,确定了这个题目。既是总结自我,求的便是这个真实,否则当在现实中忘了真我,看看日记也是假的那可如何是好。周国平说“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这话听起来有一半不难理解,“活给别人看”很容易就能意识到,但活给自己看呢?这一切的前提是活的自在,没了这个自在,只剩在人前一挥手帅气转身的镜头式潇洒。这时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的主题,电影中频繁提到“真实”,对我而言最符合的形象是那位诗人吴岭澜,而他提到的“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我也早跟朋友分享过相同的思想。当你用忙碌来躲避思考,总有一个深夜所有烦恼会再次袭击。
2017是重要的一年,日子总体平淡,甚至无聊。但三个多月的求职打破了宁静的日子,洗干净脸,穿上西装,开始在北京城各处寻找容身之所。三个月经历了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阶段,战线之长度、广度,都是我可以去创造。很多时候人生像一场大实验,这次的实验我想多看几个结果,所以从互联网公司,到各体系内研究所,再到通信各大公司都去尝试,而职位上也从开发到产品甚至管理都有涉及。这又不像一个实验,做实验我可以选择一个中间结果去尝试,错了虽然浪费一点时间,也不至不可接受。而落实到人生,我只能选择一条,一旦浪费时间久的很啊。看到众多的中间结果已经达成所愿,最终只能选择一条继续做下去。很多人说我既没选择钱,也没选择舒服,是个错误的决定。有时候我也怀疑是不是错了,不过总觉得言之尚早,还有很长一段路,拿起望远镜也看不到头呢。
三个月后又是论文中期,继续忙碌。事后回头惊奇地发现,我竟很久没在微信上好好聊过天,朋友圈也是隔几天突然想起才去看一眼,无时无刻不看一眼的欲望已经消失了。离开了网络社交好像也能生存,就是孤独了一点。然后我又用不长的时间去思考,到底要接受这孤独还是打破它呢?现在看来是接受了的。从前拿起手机就跟朋友谈天说地那个是真的我,现在这个几个月没聊几句的也是真的我。时间在运动,世界在运动,我也在运动。
当然你想要孤独,却总有人强制打破这种孤独,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我们的文化强调集体,你的孤独被认为是病态的。这种现象相信我们这个年纪不少人都有体会,体会最深莫过于过年这几天。一年到头,老话题又该提上桌面“有对象了没呢?”“不小啦,别总想着玩,结婚不能太晚”……最好的现象就是大学之前一心读书,大学之后带人上门。两代人的差异源于观念上,长辈认为到了年龄就该结婚生子, 组建家庭,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你若是说追求自我,追求爱情,只会被他们认为幼稚。其实他们的理论类似于交易,趁着青春能卖个好价钱,等大龄剩下就不断贬值只能被人挑剔。这时我要引用尼采的一段话“我发现所有的人买东西时都很小心,他们的眼睛表现地很精明,但是他们在买妻子的时候却很糊涂”。我想把“妻子”换成“儿媳妇”是十分合适的。昨天了解到又一位网友离婚,我们在随着时代而改变,可长辈们的进展却十分缓慢,如果老思想束缚了新人应该怎样?所谓的面子扔了也减不了多少尊严,只有把面子当作尊严的人才会拼命去维护,因为撕掉一层皮后一无所有。
还有几个小时,今年就要画上句号,不敢加圆满这个词,谈不上圆满,甚至有些黯淡。好在心情不那么黯淡,于是有了动力去书写新的章节。自来也临死前说,希望能有光彩的一笔,一扫之前所有黯淡。我想,不必扫去,这样的小说才显得真实。接受真实没那么不好,这是活的自在的第一步,毕竟你的一生只有自己能真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