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走路一边用耳机听得到的课程。
忽然身后一个朋友拍我的肩膀。
他说每次见你,总是耳朵上挂着一个耳机,
这么入迷,在听什么呀。
我回答在听得到课程。
他问我具体是什么呀?
有没有用?我把课程告诉他。他表示从来没有听过。连忙称赞我真的很好学。
等他走远了,我不仅陷入了沉思:我花了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得到学习,我收获了什么?有没有用?
一直期望能够通过学习实现自己财富的增长,知识的变现。从去年年初买了课程到现在,发现自己忙了很多,课余时间也充实了很多。但是收入貌似没有增加多少。
我所学的知识究竟有没有用呢?
感觉有用。
感觉很充实。
只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翻开得到的界面,见面已经有了新的改版,分的很细,目前有89类课程。
其中分为能力学院,商学院,视野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六大学院。简单看,大多属于通识类的教育。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通识教育吗?
通识教育是什么?
一般包括沟通技能,演讲技能,写作技能,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这些所谓的能力越强,一般来说,对于工作就会越有帮助。这里面的难点就是在于学多少是足够的,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专业技能那又有差别。每一个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时间不相同。有的专业技能很简单,几天可能就学会了。有的专业技能很难,需要数年之功。
每个人所掌握的资源都有限,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物质和金钱。如何有效的排列组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问题。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又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个体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大家的理解就会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个体,在遇到不同的外在环境的时候,所作出的决策又是不同的。
对于个体和环境这两个变量来说,想获取中间的这个数字很难。也就是要花费多少钱,花费比例也很难计算。
有些朋友执着的纠缠于这些所谓的比例,往往浪费了更多的精力。
因为没有什么是固定的,也没有什么事是肯定的。环境和人都在变化,我们必须相机而动。时时刻刻调整航线和舱位。大多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理性综合给出一个判断,一直向前就好。
换一个维度,接着思考。
我们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目标到达彼岸。如何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到达彼岸呢?
船上物资不能太多,太多容易沉船。
船上物资不能太少,太少补给不够。
需要多少物资,需要决策者的智慧。
经验很重要。但是每一个经验都是对过去的总结。过去的经验对将来就一定有借鉴意义吗?
正确的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现在社会变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每一点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变化。南美洲一只蝴蝶的煽动可能会造成一场暴风雨。
外部的环境究竟会如何?
没有人能知道。
也不可能预测。
会不会有暴雨天气?
会不会船员突然生病?
会不会有海盗突然造访?
……
未来可变的因素太多。
究竟需要准备多少物资?
没有正确答案。
我只管提出问题,
不管解答。
这就是我黑帽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