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多夫》里说,“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但是我觉得我可能十四岁的时候就死了。
从初中就开始掉弦,浑浑噩噩的,相安无事的到了今天。但最近可能意识到年纪大了,心里开始慌了,觉得自己活的好空,什么也没有。有时候,还真有那种感觉活着跟死了没区别。
十四岁,二十一岁,这条时间线长的可怕。
到现在我快二十二岁,数数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的时间。每天茫然度日,不知要做什么。并不是刻意要表现地丧,而是本来就这样在“丧”这个流行语出现之前,我就这样了。生活地毫无生气可言,你所见的我,不过是每天沉浸于所处安定的环境下一副泰然自若的我。内心的焦灼只有我自己知道。
而我也明白过完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就真正的步入社会了。被时间裹挟的我该是多么的无所适从。
的确,没有那个人一开始就懂得那些所谓的人生哲言,该浪费的时间总该要浪费。而想要浪费的有价值,就是早点开始去追求那个心中的自己。
“早点”也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词汇,不是还有“大器晚成”一词。落实于每个人身上,就没有确定的标准值可言,还看你日后的成就。可以是事业上的功成名就,可以是家庭上的美满幸福。每个人价值观不同,看你追求的是什么。
其实,是真的很羡慕那些意志坚定、朝着目标稳步向前的人。
十二月初,受邀来我们班演讲的毕业多年师姐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名有着四年从业经验的律师。她从一开始就想当律师,研究生也是偶然考上的,而且读的是法律硕士,只需读两年,只为更早去律所工作。
一开始她走进来那种气质,就吸引了我。一副无框眼镜,眼睛明亮,樱桃小嘴,斜分刘海,长发挽在耳后,发尾微卷。模样十分温婉,却又能感觉出不是柔弱的人。体型偏瘦,穿着暗蓝色的西装式短大衣。笔挺挺地站着,讲话时语速较快,但逻辑清晰。与我们沟通时,眼睛看着你,边听边思考,停顿一两秒后,才开始回答你的问题。
她的讲话,燃起了我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我该打起精神来,哪怕现在还没有很大改变。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该庆幸并鼓励自己。趁头脑还算清醒,还没有彻底垮掉,开始认真对待自己。
其实,我见过很多人,总是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者满足于现状还表现沾沾自喜。孰不知别人与你接触之后,你裸露地一清二楚。你只是把自己骗过了而已。
我会这样鞭策自己,但我也知道,很多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幸好现在我还是自由身,有能力挣扎一下。
省去那些看毒鸡汤的时间吧,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有时候连参考作用都没有。专注于自身才是最重要的。有时间多看看专业书,相信我的专业不会让我失望的。
今天是平安夜,离2019还有七天,时间总不会为我而停,我只能追着时间跑。
“丧”到此为止,我得活着。
(文后:不喜勿喷,谢谢。我也就是发发牢骚,可能有点作,但有些话也不好对外人说,憋在心里又难受,所以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