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节假期,我拜读了吴军老师所著的《智能时代》一书,深感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为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我先举一个例子,假期我带孩子去玩扭蛋机,我用微信支付在自动售币机上买了两个币,然后孩子投到扭蛋机里,但玩具蛋没有出来。我拨打了售币机上的服务电话,原本以为会有一个维护人员拿着一大串钥匙过来排除故障。但电话那头的客服小姑娘却让我在售币机前稍等,然后她通过远程操控,马上让售币机又自动吐了两个币补偿给我。这可真是小小的冲击了我一下。无人售币、移动支付早已司空见惯,无需多谈,但我原本以为,商家至少会在游戏机部署的本地常驻一个维护人员。但在物联网(IoT : Internet of Things)快速发展的当下,连这一个人也省略掉了。按每年每个人成本6万元计算(5000元x12个月),10个商场就是60万,按照游戏机的故障率,现在10个商场完全可以只配一个人,每年节省了90%的费用。
另外,既然客服可以远程操控补偿游戏币,我相信他肯定还可以远程排除一些常见故障,甚至重启游戏机。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商家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哪些地点的游戏机收益高?哪些游戏机最受欢迎?甚至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的账户得知客户的画像(年龄、地区、爱好、消费习惯等),透过这些数据,又可以优化游戏机的内容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些分析都是实时的,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而不像传统做法,每周甚至每月才汇总一次,然后束之高阁。
如果把上文中的“游戏机”换成任何工业产品,我相信至少有80%的内容是可以直接借鉴过来的。产品中可不可以加入物联网的功能?可不可以加入远程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可不可以收集产品运行的工况?可不可以锁定故障发生时的相关参数?有了这些数据,可不可以把他借鉴到下一代产品的改进中?我相信答案都是肯定的。比如一款产品时常在客户处发生问题,是产品的质量变差了吗?不是。而是因为老产品不适应客户新的工况,或者说这种工况以前在此产品上没遇到过。如果配有物联网,那么在产品运行期间就可以发现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就可以避免客户的投诉。说到“大数据”,关键是我们要有数据,而不能再只依靠缓慢的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一提到地铁就是阴暗潮湿,一提到东北就是天寒地冻。这样做我们只能被智能时代越抛越远。
类似游戏机这样的例子,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像通过分析智能电表数据,警察找出在家中种植大麻的人;PRADA通过分析每件衣服RFID标签数据,获知客户喜好,用于优化产品设计;金风科技,过去卖风力发电机是一锤子买卖,现在可以透过物联网知道每台设备的运转情况(时间、地点、发电量、是否运转),同时公司在往利润更高的发电设备运营和服务方向转型。大数据的科学基础就是信息论,它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传统的,通过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很难奏效,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严格找到因果关系,而通过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找问题的捷径,即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消除不确定性,并找到相关性。在智能时代,竞争对手凭借大数据的优势,已经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作者在书中举了谷歌翻译的一个例子。2005年,之前在机器翻译领域从来没有技术积累、不为人所知的谷歌,以巨大优势打败了全世界所有机器翻译研究团队,一举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秘诀就是谷歌掌握了比其他研究所多出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数据。如果竞争对手先于我们掌握了客户大数据并应用到产品中,那我们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窘境呢?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提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机器智能给社会带来了产业结构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便捷、美好社会。但是对于某些失去工作、失去生存能力的人来说,这就是最坏的时代。就像每一次工业革命,谁也没有好的方法在短期内解决或减少对旧有制度、体系的冲击,我们能做的只有去拥抱变化,去做行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