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大概至少有两个大方向的路可以选择走。一个方向叫向外,一个方向叫向内。简单说,向外走,就是去开拓这个世界。向内走,就是去深入自己内心。
鱼生做公众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玩简书才不到一个月。在做公众号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自己文章的推送和推广,粉丝数在不断的增加,然而阅读量却没有跟上去。
这是为什么呢?我开始反思。
我思考的第一个点,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然后就发现自己也很少看公众号了。我自己都在减少看公众号,那估计总体看公众号的人也在减少。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平台已经不只微信一家独霸了。还有另一个原因很重要,我个人看这类平台文章时间越来越少,我必须得看高质量的文章才能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益价值最高。我会这么想,那估计也会有其他人这么想。那哪些才是高质量的好文章呢?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牛人大咖的文章一般都是比较保质保量的。而且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能帮助阅读者节省下很多功夫。
接着我又洞悉到一点,那就是我会主动加一个公众号,那时因为那公号的文章内容吸引到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对那个作者和他的文章感兴趣,觉得有价值。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从此之后就会持续不断关注他。最常见的就是,看到某公号的文章不错,然后关注了,然后就没然后了。原因不在于他的文章价值或有趣程度不够高,而更有可能是我暂时不需要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他断更时间长了点,我遗忘了。
举个例子,我可能会在半年里的每一天都关注某个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原因只是因为这半年来我要考研,我需要这方面的相关讯息资料。或者,某个公号在一个礼拜内每天都推送如何养成习惯的精华内容,那可能我会每天予以关注。但是当我考完研,或者已经习得如何养成习惯的方法之后,我可能就不会再时不时的关注这些内容了。当然那个公号从教你养成习惯这一系列主题的内容结束后,转为教你如何学会学习这一系列。若我依旧感兴趣,觉得有用,那我会持续再关注下去。若不感兴趣,可能会很少再继续关注了。
我在说什么?我在强调的一点就是,读者一般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且觉得有价值的内容。
可简单总结为三点。一,有价值,有趣。二,他需要的。三,持续供给。
其中的第二点,主要是你对自己的定位。某种程度上这是你的大方向,你一时半会改变不了。所以能改变的是,文章的价值和持续的供给。简单称之为,有质有量。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当我发现无法做到持续不断的供给(日更或有规律的更新时),粉丝会掉,更主要的是阅读量上不去。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不更了,与其每天让这个东西牵着你的生活走,不如让你归零重新开始,去提高自己。一个公号的价值主要不在于文章的多少,而在于文章的价值。一篇高质量的爆款文章远胜过你几十篇的普普通通的文章。所以是先质量后数量,此刻你该记起二八定律。
但是我这么说不代表停笔。而是更要努力提笔创作。就一个大目标。把文章质量跟上去,然后再做能持续不断的输出。而不是一有输出,就推送。
我不投稿的一个原因就是,让简书的模式靠近公众号,因为在公众号上是没那么容易投稿的(除非你投稿到其他地方或更大的公众号那边),这时就能很好的通过阅读数量来反应你粉丝对你的关注度了。这就是我在简书上对自己做的一个实验。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上述的内容,而在于文章第一段讲到的方向。上述内容只是为了讲明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是为下文做铺垫用的。
发表、投稿、推送等等方法手段都是在往外求,是一种向外拓展世界的方式。这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但鱼生更推崇向内求的方法。
也许有个人,你没听过他的名字,或者听过他的名字,但总之是我鱼生非常佩服的一个活在现今的人物,他在全球大众视野内不算有名,但是在商业圈内却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他是股神巴菲特终生的好基友、好搭档——查理·芒格,而让我佩服他的地方是他超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他说过一句话,非常有名,我铭记于心——“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想想看,当你每篇文章都能像牛人大咖们写的一样时,也许你还没名没粉,但是你自己就已经是一触即燃即炸的燃油了。没实力之前,你努力去摩擦,去碰撞,可能很难燃烧很难燎原。但是当你有这实力时,一点点火花即可让你怦然爆发。锻炼自己的能力,实则是在积累自己的潜在粉丝。而不断的投稿、推送,是直接积累粉丝。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只需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积累价值,即使外在诱惑再大,我们也不去追求。这叫向内求,是向内建设。只关注自己价值的增长,不去在意外在机会的得失。
记住,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而要配的上它,先要拥有这样的价值。而这大概就是最好最有效的拥有某物的方法。
无戒日更营(第二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