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又跟孔子问问题了。之前子张学干禄,跟孔子请教如何做官,现在跟孔子请教十世,几百年后的世界是够可以知道。

古代为官之道,在于维护礼的秩序,礼定,天下安。如果天下有灾害,君主往往先罪己,认为自己再大节上失礼了,再想办法祭天,筹粮,赈灾。

子张为什么有此一问。我感觉,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国战争不断,臣弑君,子弑父,弟杀兄,屡见不鲜。子张在面对这样的世界不免产生了失望和疑惑。于是他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不知十世以后的世界是怎样呢?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孔子的回答非常大气:虽百世可知也。就是一百代之后也是可以知道的。显然孔子虽然身处乱世,但是知晓天命,内心极为坚定。他坚信未来肯定比现在强。为何?孔子说了:商代基础了夏代的统治,礼法方面的增减,都是可以了解到的,而周朝也继承了殷商的统治,在礼法方面也是有所增减。而后世都是继承周的礼法,他们的增减是可以预测的。

周的伟大,毋庸置疑,在礼法方面一改过去的残酷,以仁德礼乐治国,后世的礼法必定要继承前代好的一面,并增加,减少不好的方面。这样的话,就算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知道,历代制度总在不断的更新升级,但是人本核心基本不变。历代不管多么严苛的制度,但是不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到了新中国,即使是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外来物种,到了中国,还不是一样的要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放到核心价值观里面。

我想这也是孔子所说的虽百世可知的本义所在。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始终是社会的主角,那么人需要喜欢的那些根本性的东西就不会过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心得(二) 文:recycler 5/91,10783字 为政篇第二 (一) 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
    Recycler阅读 4,396评论 0 2
  • 剑锋过咽喉,了结几世情仇; 爱千载不休,又有谁能够看透; 看似的洒脱,仍逃不过爱恨的交错; 轻许的承诺,易随风飘落...
    断指鹤阅读 1,215评论 0 0
  • 前段时间,群里的小伙伴儿总是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断舍离等等!不好意思直接问,于是百度了种种,下载了...
    小象皮阅读 3,828评论 1 3
  • 男人想一个人是他酒后的时候,女人想一个人是她夜深寂静的时候。 01 “我很喜欢你,但是我尊重你”,下面配图是一张他...
    思想的舵手阅读 4,055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