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三个迷思 | 成功的衡量标准清单(下)

这是我在简书的第26篇原创文章或设计。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和创意,欢迎添加我的公众号(OtherOptions),那里已有50篇文章/模板/工具,时不时会更新,确保不走丢哦~


在你花费大把年华去追求成功之前,有先花一些时间去想想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成功的迷思之一

别人的定义

关于成功的那些概念,通常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童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些是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句子,老被大人念,也许是我关于成功的早年记忆了。

成功是“人上人“,成功是”天下知“,要取得成功还得特别苦。

开开心心,享受过程的成功似乎是不存在的。

还好我家大人执行力一般般,我没被送去一天补习班。


“我这个年纪,应该做成…”

“我应该…我本可以…“

“成功人士拥有…,成功人士从来不…“


警惕头脑里的这些语句,它们也许早已过时,或者根本不适用于自己。

把它们列下来,标题就是“不是我的目标”。

是的,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可能有些不确定,有些不舍得,让时间的力量在这里会发酵。


经历时间的考验后,如果它们还躺在“不是我的目标“这张清单里,那你会与之产生越来越远的心理距离,终有一天,它们会从你的身上自然脱落,你也会因此更加笃定。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人生画面都不一样,我们要找到独家定义,自己有意识地去选择并创造。



成功的迷思之二

别人的衡量标准

定义之后,你想过如何衡量吗?


譬如,如果定义之一是“成为有影响力的人“,那衡量标准是点赞数、阅读量?

如果没有仔细想过,只是把这些别人的衡量标准拿来用,那即使达到了,满足几秒后,随之而来的是空虚。

你也许会问自己,然后呢,so what?

我们太习惯于KPI了,以至于我们很少把内在满足感作为衡量标准。

举些以内在满足感为标准的例子:


如果你每个月都回顾下你列下的这些标准,把注意力放在你真正关心的事情上,等着欣赏一年、五年、十年后的自己吧,你会感到自豪的。

成功的迷思之三

关于失败的灾难化想象

当我的客户和我说TA“害怕失败”时,我会让TA把句子补完整,比如:“我现在害怕的是,这个项目失败了怎么办”。

如果细节没说清楚,我们的脑子会像脱缰的野马,自由联想,它是被蒙蔽的,会进行灾难化想象。它也许把一个项目的失败,和“扫地出门,一败涂地,一无是处”联系了起来。

当客户补充完整后,TA自己也许会笑笑说,“哦,这个项目失败了不算什么。我还有十个点子没来得及试呢!”


只要不放弃尝试,就没有失败。

只要没到睡大街都养不活自己的份上,就都有机会重来。


成功和失败都是阶段性的,没有人是永远成功或失败的,有的只是不断地成长。

即使好巧不巧,你和你邻居对成功的定义一样,衡量标准也一样,而且你就想和TA比一比,那也要等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才比得出来。


读者分享

在一个多月前发的上篇成功的对立面不是失败,而是平庸 | 我27岁 vs 37岁时的成功清单(上)里,我列了27岁的自己vs现在的自己的成功清单。

有一些读者私信给我。有的给我发了她刚好看到的另一张图(神同步,对她来说,是否是宇宙发来的信号):

有的说,他们也忍不住写了写自己的成功清单。

生活艺术家(体会生活每一刻美好的艺术家)Hongxia所列举的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整理出来分享给各位:


生活艺术家Hongxia的简笔画(她以前没学过画画)

经历了这好几个月的尝试,我决定做减法,只专注于我的公众号(OtherOptions)。把文章/图片二次加工,搬上简书,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我们不能什么都要,什么都不放。

我的公众号会持久更新下去,如果你喜欢我的创意,欢迎关注,感恩这里所有的遇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