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上了龙舟雨季,动不动就是瓢泼大雨。
一出门就在下雨,一上班又在下雨,一到周末还在下雨。
反正雨就是和你过不去了呗。
别惦记着《假如爱有天意》里赵寅成和孙艺珍那个雨中奔跑经典桥段了。
这种暴脾气的雨,不把你浇个浑身湿透是不会善罢甘休。
上周末因为大雨困在家,意外看到了一个视频,Rainy Wandering(雨天漫步)。
拍摄者以第一视角记录了在美国纽约街头雨中漫步的场景。
全程一个多小时的雨中漫步,没有任何景点介绍,不加任何文字说明。
看到的是雨中熙熙攘攘的街道,形色匆匆的人群。
听到雨滴落在伞面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车子从旁驶过擦出的雨花声。
行走街头交谈的人声,间或还会有些汽车的鸣笛声。
不掺任何后期修饰,就是一个似乎你我都能拍摄的雨中漫步视频。
而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雨中逛街视频,我居然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放松、闲适甚至还有点上瘾,这种观后体验感真是奇妙。
而这一系列视频都是由一位署名Nomadic Ambience的油管主录制完成的。
令我惊讶的是,他在油管上居然有高达49万的订阅量(而且订阅量增速很快,我隔一天发现又多了2万的订阅)。
这位小哥的本职工作是一位UX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但同时也是一位热爱摄影、视频并且热衷探索新文化的solo旅游者。
油管里的视频大多都是他在旅行时记录下来的,差不多每月一到两次的更新频率。
同样的雨中漫步系列他已经录制了好几个,例如东京雨中漫步、波士顿雨中漫步等等,视频的播放量都在百万以上。其中曼哈顿雨中漫步的视频更是达到了660万次的观看。
除此之外,他还录制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视频系列。有城市街头漫步、雨中森林闲逛、咖啡馆里小憩、城市夜晚交通、日出海浪之声……这里面最受欢迎的还是雨中漫步系列。
为了完美音质和视频画面的最佳观感,他经常会把视频和音频分开录制,以追求最好的输出效果。
在冰岛的冰川泻湖,为了避开游客的嘈杂声,他会在凌晨2点钟跑出来录制水流的声音。
等太阳升起来,8点钟又扛着设备来记录晨曦的画面。
为了录制冰川瀑布,清晨5点半冻得瑟瑟发抖还是坚持录制最纯净的瀑布水声。
等到天色微亮,又立马记录晨光下的瀑布画面。
我甚至都怀疑他是一个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者。
他会连续10个小时录制夜晚交通之声,记录下各种车辆穿过布鲁克林大桥的声音。
他也会抽个周末的时间,跑到波兰去录制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静静地和海边的灯塔一起等待日出。
出去旅游住在airbnb里听到打雷声,他都会带着设备出去转一圈,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不过嘛,他自己也抱怨,一个手拿摄像机,一个手撑伞,保持平衡实在太难了。
尽管他在录制前一晚还特地加强了臂力锻炼。这小哥确实有点可爱了。
我翻了翻视频下面的评论,很多人都表示这是他们在油管中见过最好的纪录片。
也有人表示虽然被疫情困在家,但很享受跟随镜头“云旅游”的方式。
不过让成千上万人着迷这些视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白噪音”。
“白噪音(White Noise)”,同样也有人称之为“治愈系声音”。
1. 什么是白噪音?
所有频率的颜色合在一起是白光,而有一种在各频域上均匀分布的“平坦”噪音,就被称为白噪音。而其他不具有这一性质的噪音被称为有色噪音。
大自然中的雨声、流水声、鸟鸣声这一类是现实世界中最接近白噪音的声音。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这个道理。
而小哥在Nomadic Ambience频道上传的雨声、瀑布声都是这一系列的白噪音视频。
2. 白噪音有什么功效?
白噪音有着很好的“遮蔽效果”,它们不会像噪音那样让你觉得心烦意乱,反而可以帮助你进入自己的空间,防止你在办公室分心,甚至帮助睡眠,缓解头痛。
因为白噪音相对均匀的声音分布,它也有着很好的“抚平”功效。这种乱中有序的环境音,使人更加安心、平和。
试着回忆下,雨滴落在地上“滴答滴答”的声音,海浪拍打礁石发出“哗哗”的声音,似乎不会让我们觉得烦躁,反而更能使内心平静下来。
因为白噪音具备抚平心境的功效,它也被运用在心理治疗或是疗愈身心的领域。
身边很多失眠的朋友都是靠着白噪音来放松和平静自己去进入睡眠状态。
我在Instagram上面发现白噪音相关话题讨论度有23万。国内的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都有专门“白噪音”主题的歌单。
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偶偶听听白噪音会帮你暂时屏蔽掉外界的烦恼,舒缓身心。
仔细聆听树叶摩擦时发出的沙沙声,夜半的雨声,蝉鸣,那些都是熨帖人心的和谐之美。
这也就不难怪Nomadic Ambience系列视频能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可能他自己也享受在各个地方漫步时,用白噪音来屏蔽外界的烦恼。一边旅行,一边疗愈!
当然小哥也说了,做这些视频是希望用他的方式来让人们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鼓励大家去旅游。
“The goal of my channel has been to always show people this beautiful world we live in and inspire people to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