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原创(43)学前班复苏-我看到的北京“幼小衔接”

两个亲戚家的孩子分别在北京的两个区上学前班。对,不是幼儿园大班,是学前班,替代幼儿园大班的学前班。三十多年前,小学都开设的那种学前班,为一年级打基础的预备班。

幼小衔接是家长最关注,幼儿园最头疼的问题。在普遍的看法里,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到底要不要学,现实说了算。

只是没想到在教育部眼皮底下,在北京市,幼儿园是不学了,结果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培训机构:学前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学前班教材之一,每套五本都已经学到第四册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翻开第三册数学书,就感觉小学数学老师第一个学期不用教了。看第八单元人民币换算就更牛了,小学数学第二学期是:认识人民币。可以猜想,第四册就会让一年级数学老师下课。不说了,拿图说话。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看具体内容吧。图形不仅仅认识,这个数一数在小学数学是拓展部分。应用题也不简单,专家级的思维训练,连续问题都出现了。不过很少机械训练,不会大面积的反复去做计算题,数学几乎没有作业,只关注课上的训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拼音是必学的。北京的家长也是普遍担心小学拼音教学时间太短,孩子学不会。这教材看起来还算生动,而且写的很少,只在在练习中去认读,拼读。拼音有作业,每次三五个,每个写三遍或一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故事导入、连线、选择,甚至还有绘画,避免了小孩子学起来枯燥乏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然有文字,但是出现的比较自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不是语文书,是早阅读。提前认读,既巩固了拼音,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好在没看到孩子写字。基本不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形式多样的训练,孩子们做起来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猜猜这是啥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猜不出来了吧?继续上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舒码特方格大家就知道这是注意力训练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各种图形、图示,在孩子们看来都是涂涂画画的游戏了。注意这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小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了,看另一套书吧。这是语文方面的,这套教材幼儿园的孩子从拼音学到成语接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快乐识字还是不注音的故事开始导入,文字不写只填拼音,然后读词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写字或写得少,用描红的形式来掌握笔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套思维数学不简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目录你就知道了,没有计算(当然可能只是这一册没有),但是比计算难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多余条件,现在小学数学教材已经避免这样的“脑筋急转弯”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统计,小学数学是避免出现这样的名词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等量代换,孩子不得换蒙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真的,我都晕了。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小学数学考试题型怎么变化都不在话下了,应用题更是得心应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数图形这类训练我更服。在小学数学试卷上,这样的只作为附加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送上课程表。对了,没说英语,不说也罢,北京一年级就开英语,难怪家长要各种的学,外教一对一网上课程,不少孩子在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了,这就是我看到的北京学前班的课程。不多说了,总体的感受就是这样的课程远远甩过每天写字计算的那种超前学习几条街。不,是甩出整个燕京山脉,一直到遥远的大草原。

今天,也不论孰是孰非了,心塞塞的。让我去哭会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