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星期五,晴
这本书是1989年发行的,也就是跟我一样大的“年纪”。
翻开书第一个内容,就是赞誉之辞。我并没有很在意,只是如往常一般在阅读。但是翻看了两三页之后才发现,它并不“普通”,光这一个章节就从第3页记录到第16页,也就是长达14页记录了有名气的77人/单位对此书的赞许。
让我很诧异。也许是我看这种重量级的书太少,也许是我之前看的书没有注意到这个章节,但是这长达14页的赞誉之辞,足可说明本书的影响力之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中国移动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它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和改变了员工的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它使我们的团队充满着激情和澎湃的动力。 ——徐达(上海移动董事长、总经理)
本书作者斯蒂芬·柯维很谦虚,说书是他本人写的,但是准则却是早在他之前就广为人知:“这就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人生是自己的,在整个人生当中,除了孩提时代,都应该是自己的主人。但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或者推给身边的环境甚至这个世界,会比自己扛起责任要容易的多。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比较极端的例子。甚至我之前的状态,也是这样。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简单点来说,就是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目的为方向,以达成目的必要的手段为参考,向着目的地直接进发。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要事第一,是让你办事事半功倍的最简单一个方法,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要事之上。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关于家庭关系,我认为我一直处于“损己利人”(输赢)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一直牺牲自己成全家人。我也想做到双赢,不想自己一味的付出还不被认可,这样我之前就奔溃过。但是这需要家人的配合,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也绝非表姐说的那样,说我做的还不够。因为总有人,不管你做什么,她都不会满意,嘴上也不会认可。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是我自己被那一段黑暗的经历给扭曲了,以至于某些相关人员相关事件,我都会以曾经的“经验”为参考,去下定义,甚至去解决问题。
这是我的不对,但是我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盲目付出,遍体鳞伤。所以要学会把握那个度,希望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也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
这里提到了两个人之间,不同的相处方式所达成的结果不同。敌对的态度:1+1=1/2。以妥协为目标:1+1=1又1/2。合作:1+1=2。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
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