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定义的思考源自于书店打折时与它的偶遇。
梁文道先生《我执》。
也许你问,梁文道是谁?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我都知道了:这一切的谎言与妄想,卑鄙与怯懦。它们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
伪文青被这段晦涩的文字吸引,于是就有了这场邂逅。
先生通篇讲了很多东西,哲学、佛家、爱情、亲情、城市、历史、战争,天马行空下仍存一份理性。好似他度过这一生,只是为了去经历,去感受,然后到一定时候把自己冷静的剖开。
一匹野马有方向的飞奔,野马是他,驯马者是他,哒哒的马蹄声,仍是他。
不知先生是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文字的自由里透着一股冷清,热水中泡着一块永远化不尽的冰。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欲望满足的那一瞬间,而那瞬间前后皆是痛苦。意外被满足的欲望,便成了惊喜。
这是看完《我执》之后,最大的感受。
时光长河里,欲望是推动一切事物前进的原动力。
你不想风餐露宿所以要赚钱,工作是让你避免食不果腹的途径,由此,你满足了生理需求。
你不想自己身陷囹圄所以要了解法律,遵守规则是让你避免失去权利的途径,由此,你满足了安全需求。
你不想寂寞哭泣时无人陪,与朋友相处甚至狂欢是让你避免孤独的途径,但至此,你不一定能满足爱与被爱的需求。
有趣的事情,在这里发生。
区分亲情、友情和爱情,并且要承担着投入和产出并不相符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你不可控制。
其中,爱情是和平年代里最有意思的事情。
恋爱中的人时而智商为负数,蠢得旁若无人。别怪他们,多巴胺和羟色胺的力量之伟大无人可以抵挡。
时而痛苦得好像生离死别,只因某天的简讯回复慢了几分。
先生说,若你凭着你喜欢的类型寻找,终将一无所得;即使找到,有一天也必将发现他原来不是理想中的那个人。因为理想的类型,顾名思义,在理想的世界里面。
于是在爱里,我们感受了最多的幸福和悲伤的时刻。那点欲望,时而满足,时而不满足。当激素水平退归常态,也就成了所谓的七年之痒。
马斯洛爷爷的需求层次理论剩下的两个,自制,是达成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了满足欲望的幸福时刻而活着,老话有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那一二而挣扎奋进。
什么是你想要的那一二,这又是另一个宏大的问题。
“你无有不足,但愿你保摄身体。”
——Love u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