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太容易说“是”的时候,在关系中貌似变现得友善的,但是态度是消极的。
一、为什么会习惯性说“是”
比如,七夕马上就到了,老婆和老公谈话。
老婆:“七夕马上就到了,今年怎么过呀?”
老公:“你打算怎么过?”
老婆:“我们过的有意思一些怎么样?”
老公:“可以呀”。
实际上这样的谈话就是打太极。
再比如,一位同乡阿姨拜托自己帮忙照顾她已经完全成年的孩子时,我们口中说着“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但是心中确嘀咕着:“阿姨,你儿子已经这么大了,还用得着你这样替他操心嘛!”
有时候说“是”,是不想暴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总觉得一旦把自己暴露出去就会受到伤害。其实只有表现真实的自己才能完全的接受自己,进而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前进的道路上,而不是浪费精力维护自己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来自增量的自信,而不是守着已有的存量。
二、有说“不”的需求
其实在人的内心中,是有自己说了算的需求的,一是有说“不”的资本,二是说服他人,让别人对自己说“是”。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求我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路在标准和界限在哪里,才有能说“不”或是让别人对自己说“是”的能力。就如辩论赛,单看主题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只要是能把自己的观点论述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就能对对方说“不”,同时让听者有赞同感。
进来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抢眼人物-靳东饰演的贺涵,成熟理智又耿直毒舌,堪称全剧最会说话的角色。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有自己清晰地做人做事准则,所以才有这么多人信任他,拥护他。
三、如何说“不”
对于我们自己,如果要练就该说是说“是”,该反对时就说“不”的本领,首要的任务是:如何判断自己的界限,既让自己舒服,又让别人信服。这就要通过对自己的察觉,慢慢地认识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直接体现在:在做自我介绍时,不知道要说什么。
最近在看亲子教育书籍时,在怎样帮助遇到问题的孩子整合自己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孩子讲自己的亲历式故事,讲出他们经历的事情,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链接。
对于我们大人而言,输出就是最好认识自己的方式。我们平时的记忆如果不去激活的话,就会成为隐性记忆,它虽然在默默地影响我们的现有行为但是我们却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我们在输出的时候才会努力回忆,认真思考,把这些隐藏在内心深处或是悄悄想要隐藏自己的亲历式故事情节一点点剖析出来,成为有条理地结构转化为我们的能够感知到的显性记忆,而显性记忆就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有利武器。
认识自己是为了做更好地自己,在现有认知基础上做更好的选择,进而进行有效行动。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行动带来的是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界限,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话语权,过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四、我的行动
找到自己的方向:
读书,写作,实践,分享
做好身边的一点一滴,记录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