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位心理学家,在超市中设立了一个可供顾客品尝不同品种果酱的摊位。当这个摊位陈列多达24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约有60%的路人会在摊前驻足,而其中只有3%的人掏钱购买;当摊位陈列6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仅有40%左右的路人会停留,而其中却有30%的人购买了果酱。
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你是否认同?请联系生活实际,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下水作文
多则惑,少则明
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让“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理念深入人心,他认为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的空间;无独有偶,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主张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剃除掉多余的枝杈,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正如材料中心理学家的果酱实验,我们以为选择越多,自由度越高,选择主体也就越快乐,殊不知,当自主性一旦超过了某一限度,体验到的就不再是快乐而是痛苦,这便是“选择的悖论”,也是心理学上因选择过剩而带来的“选择恐惧症”。既然这是一个心理学实验,那么我们不妨围绕这个实验结果,顺藤摸瓜,曲径通幽,深入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应对方案。
为什么选择越多,收效越小?
我们来梳理一下选择成本。我们判断事物价值的方法来源于它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比较点越多,干扰项也就越多,耗费的时间越长,消耗的精力越大,且做出错误选择的概率增大,错误选择带来的懊悔概率也随之增大。24种果酱固然会吸引60%的人欣然前往,但要在24种果酱中做出一个最优化的购买决定,其中该耗费多大的选择成本?如果选择成为一种认知负担,如果选择成为一种心理自虐,那众多顾客放弃选择,一走了之的行为,便也不难理解。其次是期望值的问题,选择越多,意味着做出好的选择的机会成本越大,我们的期望值也会随之增高。当身边只有六种果酱时,顾客的期望值是低的,选择中体验到的惊喜也随处可在,而当24种果酱琳琅满目时,顾客的期望值便会膨胀,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随之而来的落差感反降低了购买的欲望,海量选择的消极作用便因此凸显出来。顾客的掏钱购买率清晰的证明,多则惑,少则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面对海量的备选项,我们该如何跳出“选择的悖论”?
其一为“减法原则”,在物质丰盛和信息过量的年代,“多多益善”已不再被奉为圭臬,相反,少而精的极简主义和断舍离逐渐成为生活的新法则。做生活的减法,降低欲望,屏蔽干扰,清除负累,截断退路,专注于一事一物,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便是选择的减法之美,如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其二为“满意标准”,我们通常以“最优”为评价标准,然而现实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技术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目不暇接,若想挑出最好的那一个,该何其艰难。因此,不如将标准调至“满意”,我若满意,便是最好;符合我的需要,便是最佳。其他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便是选择的初心之美,如“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广告语。其三为“不做比较”,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比较,我们的痛苦感也来源于比较。其实成功的定义千人千面,幸福的概念人各不同,若能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物,又能不妄自菲薄,对自己所选之物心存欣喜与感激,如是,便可避开攀比之心,选择之难;便可减少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你有你的大江东去,我有我的小桥流水,不比,这便是选择的理性之美,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箴言。
在选择过剩的年代,用好“选择悖论”对我们有多重要?
你应该听说过“布里丹毛驴效应”,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它完全可以在两堆干草中自由选择,但最后,它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充足的社会里,选择过剩所带来的冲突感、焦虑感越来越强,也正因此,便更能凸显选择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国家,如何披沙拣金,选择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种远见与卓识;作为企业,如何控制选择的数量,把最优选择呈现给客户进而影响顾客的决策,这是一种智慧与精明;作为家长,面对激烈的择校热,如何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这是一种淡定与理智;作为学生,面对高考专业,如何不跟风不盲从,爱我所爱选我所选,这是一种从容与自信;作为员工,面对风行的跳槽热,如何权衡利弊, 深思熟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这是一种理性与冷静。生活中处处面临选择的悖论,小到挑选商品,选择频道,浏览信息,大到婚姻恋爱,求职就业,企业发展,国家前途,都需要使用“剃刀原理”,删繁就简,果决坚毅。
多则惑,少则明,愿我们早日摆脱“布里丹毛驴效应”的阴影,幸福和快乐便能离我们更近一些,更真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