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那开源公司呢?不确定维基百科上是否收录了这个词。笔者本人也没有体验过自己心中的开源公司,在本文中列出一些跟开源,开放有关联的属性,感觉至少满足下述属性中的一部分才能称为开源公司。
开放的薪酬体系 Open Salaries
关于BAT三家员工的级别设置与薪资比例,坊间有很多传闻,不过官方似乎都没有承认。目前笔者看到的国内一家是LeanCloud,他们借鉴了国外的Buffer公司,在他们的官网上给出了每个人薪水的计算公式,
Salary = Function × Experience + Impact + Choice + Adjustment薪水 = 职位基本薪资*等级 + 团队影响力 + 期权调整值 + 固定调整值
LeanCloud介绍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薪酬的由来以及未来的空间,也让潜在的应聘者一目了然了解可能的薪酬范围”。 Buffer 公司就更“凶残”了,每个人的真实薪资直接公开在Google spreadsheet上。
特别备注一下,LeanCloud除了开源了薪酬体系,也开源了很多公司“制度”,诸如期权激励计划,有兴趣的移步http://open.leancloud.cn 。
开源世界的贡献者
这个很好理解,也有很多例子。比如,
- Google的TensorFlow(一个深度学习框架)
- Facebook的React
- Twitter的 Bootstrap
当然你会说,他们开源都是有目的的,比如引导行业标准,吸引人才。那又如何呢?不带商业目的的话就是开源基金会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优质内部产品的商业化
一些公司因为特殊的原因对某项业务或者技术有特殊的“心得体会”,他们可以选择不对外介绍这些事情,使其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也是短期的核心竞争力。不过有一类公司,他们愿意把内部的优质产品分享给同行,当然跟开源代码不一样的是,他们要收点钱。阿里的云计算应该算一个例子。
公开公司的管理方法
在这个话题下,IT领域比较知名的例子是《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以及《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这两本书。
当然,你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不一定就像他们一样成功;你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可能也能像他们那样成功。Google分享了这些,本意应该不在于赚版权费。
直播公司的内部会议
得力于直播的普及,有些公司开始直播他们的内部会议。罗振宇的公司,锤子科技目前都在这么做。前者对这个直播的定位是“向全体用户和同事汇报工作”,他们会提到公司的数据,比如App日活人数;会提到产品改版的原因;会承认自己做的一些错误决定。 当然他们也会穿插一些广告内容。
除了把公司更多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尽可能把信息公开,有些公司也特别注重公司内部的开放与透明。在这些公司里,
- 员工有方便的途径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比如一个屏幕显示用户数,活跃用户数,订单数,客户呼叫量等等。笔者有在支付宝见过这样的屏幕;Facebook早期员工覃超在他的知乎专栏上有提到过员工可以看到产品相关的很多数据。
- 每周或者每个月有CEO问答时间 。据新闻以及笔者朋友的确认,Facebook有类似环节,每周五下午会安排“员工大会”,在会上,CEO会回答所有人的提问。上述新闻报道里也提到,“公司范围内的答问会并不是Facebook独有的东西。这已经变成技术界的标准做法,这项传统可以追溯到Google及其全员参加的周例会,叫做TGIF。Twitter、Uber以及Nextdoor也有类似的会议。”
说了那么多,开源公司有什么作用呢?笔者答不上来,只是觉得他们是不一样的公司。
注:题图为大疆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