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去之间。了解与反问自己当初做心理老师的初心,反观自己做心理老师信心动摇的原因,明白职业的困境。
去:为什么、去哪里、怎么去
留:坚守的理由,如何做得更好
二、助人之惑。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需要辅导?
生命哲学。生从而来,生而为人,死往哪去。
临界反思。假如我还能活*天……
生命觉醒。最看重的人是谁?能够带来成就感、价值感事是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没有觉醒和思考,生命只是一种被动的,被一种规律或外在的)
觉醒标志:
-有力量的谦卑,知道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个他者,常用第三者眼光看自己。
-有边界的仁慈,有恻隐之心,不超越自己能力边界,不被吞噬。(这一点对于心理老师很重要,要有边界,即同情,但不深陷)
-有智慧的率真,活出自我,展示真实的本性,知行合一,自在的舒心。
-有希望的从容,知道自己的希望和价值所在,但不会疲于奔命,内心安定而富足。
自性化:孟子说:“尽心,知性,善养浩然之气,求放心”。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良知良能”。
问自己:是否发现自己,发觉自己的潜能,活出自己的道路,是否在每个小事中看到自己的的存在,明了接纳自己的有限性,不急躁不迷失,不僵化,欣赏他人的精彩。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也是否有包容之心。
自性化 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面具,适应社会
这也是英雄之旅,启程,启蒙,归来。
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作为一名心理老师的意义很多,减轻学生心理的痛苦,走出心灵的阴霾,矫正人生的航向,解决生命的危机。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要把自己看成救世主,不因精益求精而为难自己或者内疚。
意义之路:一认识和发展自己最好的禀赋。履职尽责,在学习和实践中,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型人士。
开拓创新,将心理工作融入学校,为人才培养做出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贡献。
立足中国,为当代中国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广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
放眼世界。
三超越人的存在。洞察生死之间的无常,具备向死而生的勇气。超越二元对立,顺应世间法则,(不是凡事非黑即白的)超越幸福与快乐,看到痛苦的价值(在荆棘丛中下足,于月明帘下转身,看到自己的实名与责任下去体验,再将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