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最经典的短诗,手我是有的,就是不知如何碰你,写尽了暧昧期的局促。但今天想要分享的,并不是暧昧,而是关于自我的故事。
有个学生来咨询,问道,“我的人际关系处的不好,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听不到别人说自己不好的话”,然后沉默了,斟酌片刻说“为了不影响学习”,然后又开始舔了一下唇。当时觉得很奇怪,一个人际关系处不好的学生,还有一个在门外陪他等待的同伴。
细问之下,原来他的人际关系不好指的是寝室之间的。半个学期前刚转来,一进寝室和班级都有点忧虑。男生之间的打闹更多一些,彼此取绰号很多。很伤人的是,他是寝室共同取笑的那个。他受不了,终于在一天爆发了,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不要这样了,当然男生之间的争执免不了攻击性语言,他用了“怼”这个词,还有推搡。
反抗之后,这件事并没有结束。主要零头的人,慢慢不针对他了。但之前一个还会替他说好话的男生开始领头欺负他。每天说各种很难听的话,还有语言挑衅。他不想听到这些,但总会不自觉地听到,有时候还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这样让他很苦恼。想找一个听不到的办法。
然后我们交流了一下,排除了听不到的这种可能。要么去沟通和解,实在不行,只能申请换宿舍了。他当即表示和解不了,已经过不去了,他说的那些话太难听了。是啊,像钉子一样,插进肉里,血淋淋的,拔出来也满是伤疤。有些人,毕竟做不到不理解也不伤害,只是凭着自己是大多数,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开始执着的让他人改错。
不知为何,想改编顾城的小诗,来说这件事。耳朵,我是有的,就是不知怎样去听你的。手,我是有的,就是不知怎样去握你的。心,我是有的,就是不知怎样去感受你的。
这个孩子,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自我认同。身边的人,室友,都可以勉强算作重要他人了,对他一直谩骂,一直做不好的评价。而青春期的孩子,同伴之间的评价看得很重,尤其是一个之前对他善意但之后又伤害他的同伴,他渴望知道原因。那些不好的话,反反复复听之后,他记在心里,思考着原来自己这么不好,那这一切是我该受的了。这种执念下,是自我怀疑和不认同。其实,没有人会她在意人际关系,在意的是这样的关系下自己与自我不知如何自处,我这么不堪,我该怎么办。
其实,那不是真的。真的,你很好,真的很好,只是那些谩骂你的人,他眼里蒙尘,看不到珍珠。毕竟伤害你的人,他也要与自己相处,不能说他就是想欺负你,他内心会告诉自己,我讨厌这个人,然后会有无数个挑剔的眼睛帮他找的。
愿你知道自己的好,愿你知道怎么去碰自己的手。能握就握,能抱就抱,给心底受伤的自己一份温暖,告诉他,你很好,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