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儿媳妇生娃,婆婆帮忙带娃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除非儿媳妇生娃的时候,婆婆不在了或者身体实在吃不消,这种情况不帮忙带娃,大家也无可厚非。
可有的家庭就是,儿媳妇生娃了,婆婆宁愿去跳广场舞,不来照顾儿媳妇坐月子,也不帮忙带娃,当起了甩手掌柜。
儿媳妇一肚子的心酸,如果在家里再遇到一个啥事都不闻不问的老公,心里更是憋屈。跟周围邻居一对比,忍不住对婆婆充满怨言,你今天做得了初一,别怪我做十五。等你老得不能动的时候,我也不会管你死活。
婆婆不给带娃,儿媳妇不给养老,这个理说得通吗?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婆婆就必须帮忙带娃,但是明确规定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也就是说,不管婆婆帮不帮带娃,等婆婆老了,她儿子该尽的责任是一点都不能少的。至于儿媳妇,她是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
到时候她老公要怎样孝敬亲妈,是端屎端尿还是送养老院,还是凡事都亲力亲为,这些儿媳妇也管不着。
01
婆婆不带娃,这个家庭谁最吃亏
我们的邻居日韩新加坡的婆婆都没有带娃的义务,孩子生下来都是小家庭自己养大。而到了我们国家,情况就不一样,婆婆必须帮媳妇带娃。
有的婆婆出口闭口都是给儿媳妇带娃,这种说法对吗?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一定道理。
将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养大到能送去上幼儿园,这个中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妈妈们绝对是育儿的主力军。
很多家庭里,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回到家跟住旅馆差不多。根本腾不出多少时间在娃儿身上。
有的婆婆也单方面地,把带娃这件事推给儿媳妇一个人,还会拿这个事拿捏儿媳妇。儿媳妇下班一回家,马上把孩子扔给儿媳妇。如果是儿子回家了,任凭儿子躺沙发刷手机。
要知道,孩子是小两口爱情的结晶,孩子身上不只有儿媳妇的基因,也有儿子的一半基因。婆婆伸手帮忙,帮的不只是儿媳妇,也是为儿子承担他那一部分应尽的养育责任。只有儿子的小家庭过好了,大家庭才能好。请不要把带娃的标签贴在儿媳妇一个人的脑门上。
如果婆婆想不通这一点,就是不肯帮忙带娃。一家人非要算得这么清,这对于大家来说就是双输的局面,一个输在眼前,一个输在将来。
现在请一个靠谱的阿姨照顾孩子太难了,而且那么小的孩子,让别人看根本不放心。儿媳妇只能辞掉工作,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归家庭。可是儿媳妇离开公司,再想回归职场,接上中间的断层,真的没那么容易。
儿媳妇最艰难的这几年,婆婆是快活了。小家庭里损失了一个劳动力,少了一根支柱。等到儿媳妇熬出头了,婆婆有一天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儿媳妇会不会生气翻旧账,将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委屈迸发出来呢?
很难说,这估计要取决于儿媳妇的家庭地位和性格。到那个时候,儿媳妇真能让老公辞职在家服侍亲妈吗?这个担子多半还是压到儿媳妇的头上了。
如果是彪悍的儿媳妇,能管婆婆吃喝拉撒就算阿弥陀佛了,如果还想要更细致更贴心的伺候,那估计是痴人说梦话。
而且,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人均寿命都快到八十岁了。婆婆怎么就是算不清楚这笔账,照顾小宝宝最多三五年的功夫,但是老年人卧病在床长达数十年的,比比皆是。
在我看来,婆婆不带娃,别人也不能拿她怎么样。不管带不带娃,她老了的时候,儿子不能不管她。但是她能享受到什么等级的服务,这个决定权就完全交给小家庭了,尤其是儿媳妇的决定权最大。
02
婆婆憋屈不带娃
婆媳相处自古就是天下的第一难题。尤其是带娃尽是一些琐碎的活,给孩子准备儿童餐,喂饭,拖地,洗衣,陪玩等等。
两代人由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鸿沟。儿媳妇坚持带娃照书养,婆婆不以为然,自己几个娃当猪养,现在不也培养得好好的。儿媳妇要给娃上早教班,婆婆会嫌麻烦,媳妇事儿多,尽花冤枉钱。
婆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整天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琐事,两个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起摩擦,搞得家里一地鸡毛。
尤其是中间这个双面胶,学不来两面讨好的本事,只会一个劲地逃避。婆婆心理憋屈难受,自己尽心尽力为这个家庭奉献,却天天要看媳妇的脸色,活得小心翼翼。
有的婆婆带娃出去遛弯的时候,一帮老太太就在那里吐槽自家儿媳妇各种不是。有的婆婆怨声载道,跟儿媳妇不对付,干脆撂挑子不干了。
这种情况下婆婆不带娃,也不能把责任全算到婆婆头上。老年人要改变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的确很难。只能一点一点地做工作去渗透。
当儿媳妇的,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婆婆在老家本来可以活得很滋润的,是小家庭求着她来帮忙的。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婆婆是爱屋及乌,绝对没有坏心,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好,为了孩子好。
家里的问题尽量抓大放小,不是什么原则上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毕竟就算是亲妈过来帮忙,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算是两口子之间,也会因为养娃的理念不一致而吵架,何况是买一赠一的婆婆呢?
这种情况下,婆婆只是带着怨气不带娃的,除非小家庭自己熬得住,尽量还是哄好婆婆过来搭把手。
03
婆媳矛盾的根源,是彼此划不清分界线
有的婆婆就是拧不清,给小家庭带娃,自己的角色是搭把手。如何才算搭把手呢?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不是爷爷奶奶。大事小事都得听他们的,少干预。
儿媳妇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的教育问题,除非儿媳妇要把权利让渡于你,否则,就算你一腔热情还是尽量忍住,不要瞎掺和。
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家庭的女主人是儿媳妇,她要怎么花钱,儿子如何宠爱她,看不过眼也要闷在心里面。
不要图一时嘴巴快活,把心里的不满说漏嘴。因为你抱怨数落她,她会拿个小本本一笔一笔记在心上。她自己妈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没有隔夜仇,第二天就翻篇了。到了婆婆这里,就是跨不过这道坎。
很多婆婆就是守不住界限,要跨过界限去插手去干预小家庭的事。问题是,他们需要你去管吗?就算你做得好,他们领情了吗?
婆媳矛盾无法调解,家里搞得乱哄哄的,多半情况下,是中间这个男人的错:黏合剂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而一个聪明的儿媳妇也要学得通情达理一些,婆婆肯帮你们,嘴巴上甜一些,偶尔给婆婆买件衣服啥的,老年人谁不吃这一套呢?
有啥看不过眼的地方,尽量找个合适的机会笑着点拨一下。婆婆有大纰漏的,尽量让老公去传话。中间地带缓冲一下,矛盾才不会扩大化。
还有就是不能既要又要。你享受了婆婆带娃的便利,帮你处理家里大小琐事,就不能在细节上太过于苛求。
毕竟婆婆带娃是免费的劳动力,如果你去家政市场上找一个现成的,马上可以接手干活的,你看花出去的那笔钱会肉疼吗?
04
写在最后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的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婆婆没有来帮忙,月子里我也是请的月嫂。
一方面是婆婆几个儿子,每家的孩子她都没带过一天。一碗水端平,所以谁家的娃她都不带。
另外一方面,南北两方巨大的生活习惯,婆媳短时间相处,相安无事。时间久了,也难免有点磕磕碰碰。而且婆婆也坚决不愿意呆在城里。这些年我自己带娃也熬出头来了。
至于到以后,你说我要不要给她养老?该出的钱一分钱都不会少。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天天要给她端屎端尿的时候,我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不一定能做得到有多好。但是该有的照顾还是有的。
不是我要给自己扣个高帽子,而是再过二三十年,苍天会饶过谁?我也会充当婆婆的角色。我们如何对待长辈,孩子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来学会如何对待我们。
共勉。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4 家和万事兴,婆媳相处,是关键!做一个聪明的婆婆,离不开这五点
05 警察是如何提审嫌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