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兔子的朋友圈发了一则她小孩参与卖报纸的活动,小朋友很勇敢,敢于和陌生人说话,得到友善的路人肯定,但也被拒绝经历了挫折教育。不管怎样,卖的出卖不出吧,都有收获。
然而,我对让小孩卖报纸这事早就心生疑虑。
几乎每周我都要带着娃在中山三路上溜来溜去。几乎不能避免的、十有八九的、总能遇到卖报纸的小学生。他们很容易辨认:戴着帽子,拿着几份报纸,后面不远或远远跟着一个家长,戴着同样的帽子,背着个大包(估计里面除了更厚一沓报纸,还得装点水和干粮,打算干上一个上午的意思)。有些孩子胆大上来就问你买他的报纸,被问到为什么要卖报纸,有说的含糊的,有说是献爱心的。有的孩子腼腆,身后家长的指令我听的一清二楚:来了一个!上!敢情我是个猎物啊!
我也不是善类,直接说:我真不需要你的报纸,小朋友。
有一次是被一群小孩围住胶着得不买不能走。
还有一次,我没等小孩开口就远远迎着他说:对不起啊,没带钱!
这么一总结,我发现我挺坏的。但是没办法,我一直就很质疑这种活动。
卖报纸?!——倒推十年还差不多,倒推十多年,在武汉的街头,上早班的高峰,一手端着热干面一手夹一份报纸的人比比皆是。那时的公交可以开窗,小男报童、小女报童、男学生报童、女学生报童、中年男人报童,中年妇女报童、老报童们追着公交跑,麻利的总是先接钱再递上一份报纸(顺序不能颠倒),在公交加速前完美的完成交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若有一个成年健全人在街头拦住你吆喝卖报纸——你会买吗?换成小孩,就不得不买,不好意思不买。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有点道德绑架?
小孩子当然需要鼓励,当然也需要挫折。他们是花朵,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这点无可厚非。可是组织方能不能出个与时俱进的点子。买报纸的人会不会看这份报纸,会不会一转头就扔到街角的垃圾桶,而这一幕恰好被孩子看到。会不会有实诚的孩子质疑现在手机上什么新闻都有,为什么我们还要卖报纸。
锻炼能力的方法千千万,干嘛非要选古法。
既然指出了问题,我就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兔子说,重点不是卖报纸啊,亲,是小孩子得到了锻炼。步入社会就得做些“随大流”的事啊。唔~~确实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怎么把这条宗旨忘记了。
可我还是想挣扎一下。我想象了一个场景:小朋友可以在街头礼貌的拦住一个陌生人,勇敢的自我介绍,说明用意,然后说最近学了一门才艺:一首歌/一段曲/一首诗/一个笑话想表演给他看,问人家愿不愿意欣赏,着急赶路的没有兴趣的走了就拜拜不勉强,愿意赏脸的表演完再请人家点评一下。
又或者卖的不是报纸,是小朋友们即将上演的演出门票。邀请路人当观众。
总之,得是有点聊头的东西。
友善的人,看到了小朋友的辛苦,懂得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我们最好不要勉强、委屈、这些善人,做点让双方都受益的事,也算是一种尊重吧。